高考地理中的农业类型是考试重点内容,主要涉及基本分类方式和具体地域类型两大维度。
![]()
一、农业的基本分类方式(按不同标准划分)
![]()
高考地理中常从生产对象、投入程度、产品用途三个维度对农业进行分类,这是理解农业地域类型的基础。
1. 按生产对象分类(最常见分类)
(1)种植业:以种植农作物为主(如水稻、小麦、玉米),典型如季风水田农业。
(2)畜牧业:以饲养牲畜为主(如牛、羊、马),典型如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
(3)林业:以培育和保护森林为主(如经济林、防护林)。
(4)渔业:以捕捞或养殖水生生物为主(如海洋渔业、淡水养殖)。
(5)副业:指种植、养殖以外的辅助性生产(如果品加工、家庭手工业)。
![]()
2. 按投入程度分类
(1)粗放农业:投入的劳动力、资金或技术较少,依赖自然条件(如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2)集约农业:投入较多劳动力、资金或技术(如劳动密集型的季风水田农业、资金密集型的现代化商品谷物农业)。
![]()
3. 按产品用途分类
(1)自给农业:产品主要用于满足自身需求(如亚洲传统的水稻种植业)。
(2)商品农业:产品主要面向市场销售(如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
二、高考常考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
农业地域类型是一定区域内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共同作用形成的农业生产模式,高考重点考查其分布、特点及形成条件。
1. 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
(1)分布:亚洲季风区(如中国南方、东南亚、南亚)。
(2)特点:小农经营、单产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3)形成条件: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如水稻土);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
2. 商品谷物农业
![]()
(1)分布:美国中部平原、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等(以家庭农场为主)。
(2)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
(3)形成条件:地广人稀;地形平坦;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温暖、降水适中);交通便利(如铁路、河运);科技发达(如农业机械、良种培育)。
3. 大牧场放牧业
![]()
(1)分布: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牛)、澳大利亚、南非(羊)。
(2)特点: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3)形成条件:气候干旱半干旱(适合牧草生长);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交通便利(如港口冷藏技术)。
4. 乳畜业![]()
(1)分布:西欧、北美五大湖周围、澳大利亚东南部(城市周边)。
(2)特点: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集约化程度高;主要产品为牛奶及乳制品。
(3)形成条件:温带海洋性气候(多汁牧草生长);城市密集、人口多(市场需求大);交通便捷(鲜奶需快速运输)。
5. 混合农业(最典型为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
![]()
(1)特点:种植业(小麦)与畜牧业(牧羊)交替进行,对市场适应性强;生态循环(秸秆养羊、羊粪肥田)。
(2)优势:灵活调整生产规模(根据市场价格);充分利用时间(农忙季节错开);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高考常考的特色农业类型
(区域特殊条件下的农业模式)
![]()
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限制,部分地区形成了独特的农业类型,高考常结合区域地理考查其成因和特点。
1. 河谷农业(青藏高原典型)
![]()
(1)分布:青海的黄河谷地、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
(2)成因:青藏高原气候高寒,河谷地带地势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土壤肥沃(冲积土)、灌溉便利(河水)。
(3)典型作物:青稞、小麦(耐低温)。
2. 绿洲农业(干旱区典型)
![]()
(1)分布:新疆内陆盆地(如塔里木盆地)、甘肃河西走廊。
(2)成因:干旱区降水稀少,绿洲分布于河湖沿岸或山麓冲积扇(地下水出露),灌溉水源(冰川融水、地下水)是关键。
(3)特点:呈孤岛状/带状分布;以棉花、瓜果(如哈密瓜、葡萄)为主(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糖分积累多)。
3. 灌溉农业(干旱半干旱区)
![]()
(1)分布: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塞外江南”)、河西走廊。
(2)成因:天然降水少(年降水量<400mm),依赖引黄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或坎儿井(新疆)等水利设施。
(3)作用:通过灌溉满足作物需水,同时可冲洗盐碱(如宁夏平原改良盐碱地)。
4. 立体农业(山地/水域综合利用)
![]()
(1)典型: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果基鱼塘;南方低山丘陵的“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
![]()
(2)模式
空间多层利用型:山地垂直分异(如低海拔种水稻,中海拔种茶叶,高海拔种果树);
①食物链循环型:如桑→蚕→鱼(桑叶养蚕,蚕沙喂鱼,塘泥肥桑);
②复合立体型:兼具垂直分层和生物循环(如“林-粮-牧”复合系统)。
(3)优势: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水土流失,增加经济效益。
![]()
高考地理对农业类型的考查,核心是结合区域背景分析其形成条件、特点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复习时需重点掌握:
1.基本分类的标准与典型案例;
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区位条件;
3.特色农业(如河谷、绿洲、立体农业)的特殊成因与生态意义。
4.同时需关注“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等热点,如科技对农业的影响(如精准农业)、生态农业模式(如循环农业)等,这些是近年高考的命题方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