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和超重、吸烟、缺乏体力活动、不健康饮食习惯等都是心血管疾病常见且可控的危险因素。其中,“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不健康膳食可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增加13%~38%,还会导致营养不良,诱发糖尿病等疾病[1]。
俗话说,饮食有度,健康自来!保持健康合理的膳食习惯是预防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有效方法。但是,究竟该怎么吃才正确呢?《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以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等都给出了明确的建议。
![]()
图源:壹图网
平衡膳食模式,科学预防心血管疾病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模式建议,平衡膳食,以谷类为主,多食蔬果、奶类、大豆,适量鱼、禽、蛋、瘦肉,减少盐和油,限制糖和酒,经常饮茶。每日饮食控制总能量摄入,不宜过量,尽可能多摄入不同种类的食物,如可能建议12种及以上、每周达到25种食物,做到食物多样化、主粮粗细搭配。
无论是我国的膳食建议,还是国际上推崇的地中海膳食、终止高血压膳食,都富含蔬菜水果、粗杂粮、豆类及其制品、奶类、禽肉类、鱼类、坚果,这样的膳食模式具有低盐、低饱和脂肪酸、高B族维生素、高矿物质、高膳食纤维的特征,有助于预防和管理高血压、血脂异常,还能控制体重和预防糖尿病。
数据显示,坚持膳食建议中任意2项及以上,可预防5.1%的心血管病发生,在此基础上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不吸烟(研究表明,越早戒烟越好)、多运动锻炼、适宜体重可以预防17.4%的心血管病发病[2]。
![]()
图源:壹图网
心血管高危人群及患者,该怎么吃?
针对这一部分人群,饮食安排可参考一般人群的饮食建议,但要注意以下几点[3]:
- 注意清淡、食不过量,每餐吃到七八分饱;
- 三餐定时定量,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 改变进餐顺序,先吃蔬菜再吃肉类,最后吃主食;
- 减少精白面主食、油炸烧烤食品、糖果、动物内脏等摄入;
- 减少高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包括畜禽类肥肉、油脂、奶油等,过高饱和脂肪酸摄入会增加血脂异常、肥胖、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风险;
- 减少食盐摄入量,50岁以上人群对食盐摄入量的变化更为敏感;
- 戒烟戒酒;
- 适量饮茶,避免浓茶。
老年人膳食应多样化,保证食物摄入量充足,对于消化能力明显降低的老年人,应制作细软食物,少量多餐,预防营养缺乏,同时主动饮水[4]。
![]()
图源:壹图网
保持健康膳食是保护血管健康、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关键手段之一,还需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控制体重、少吸烟、少喝酒、多运动、保证睡眠以及保持良好情绪等。此外,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及冠心病患者应注意遵医嘱用药,可在家中常备硝酸甘油、麝香保心丸等冠心病患者的常用药物。
麝香保心丸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记载的“苏合香丸”,有芳香温通、益气强心的作用,舌下含服可用作急救,可快速扩张冠状动脉,中长期口服可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管壁炎症、扩张冠状动脉等[5],对于冠心病所导致的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病可用。
每个人通过健康饮食,少盐少糖低脂,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另外,中医讲究未病先防,日常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精神内守,管理好生活方式,增加运动,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更有益处。
参考文献
1.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211/16/63135638_961689722.shtml
2.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心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等. 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J].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3): 209-230.
3.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 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 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 等. 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 12(8): 1-73.
4.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 244-254.
5.http://rs.yiigle.com/CN115178202215/1421375.ht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