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泛黄的老照片静静放在那里,留存着20世纪60年代末一个普通家庭在天安门广场的温馨场景,
照片里那男子面容透着坚毅劲儿,女子温柔又端庄,三个孩子看着天真烂漫的,就这么个看似普普通通的五口之家,背后藏着跨越了三代人的革命故事。
![]()
当我们把镜头拉回到1928年的上海,一个婴儿的啼哭声划破了深秋的夜空。这个孩子叫李鹏,其父亲李硕勋正为革命事业四处奔波
未曾料到,仅仅过了一年,这位年轻的革命者便在海口牺牲了,只留下尚在襁褓中的儿子以及妻子赵君陶独自应对艰难的岁月。
命运的安排颇具戏剧性,1939年的一个下午,11岁的李鹏头上缠着纱布正在学校休息,忽然接到通知,称家里有人到访。
他知晓“家里”所指乃党组织,他赶忙赶回成都的家,见屋里坐着好多人,母亲正与一位年纪相仿的妇女交谈,此位便是邓颖超。
李鹏走进屋子的时候,邓颖超轻轻拉了他一下,还温和地询问他头上纱布的情况,这件事虽说很平常,可确实体现出老一辈革命家对烈士子女的细致关怀
![]()
因赵君陶彼时正在重庆从事地下工作,邓颖超便将李鹏带至重庆,安排其住在周公馆,在延安的岁月里,李鹏不仅接受了系统的教育,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来自周恩来夫妇如父母般的关爱。
周总理初见李鹏时言道:“这孩子已然长到这般大了,愈发酷似硕勋,”此语不独是对故人的缅怀,更是对革命后代的期许。
![]()
1955年,27岁的李鹏从莫斯科动力学院毕业回国,他没留在北京机关单位,主动去基层水电站工作,最终被分配到吉林丰满水电厂,从这个选择可见,他颇为务实,且为他日后的人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丰满水电厂,李鹏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女人——朱琳。1957年元旦的一场联欢会上,当吉林市长张文海引用古诗词让俄语翻译们犯难时,有人喊了一句“找102厂的朱琳来”。
一个穿着紫红色套装、梳着两条长辫子的姑娘走了出来,李鹏一下子就被这个才华横溢的女孩吸引了。
![]()
这次相遇,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朱琳不仅容貌出众,而且极有才华,对工作尤为执着。
两人从相识到相知,发觉彼此价值观颇为契合,1958年春节,李鹏携朱琳回北京拜见母亲赵君陶,这位早年的共产党员对朱琳颇为满意,当即言道:“这姑娘稳重踏实,可与你共度一生”。
结婚后的生活平平淡淡,却很充实,李鹏忙于水电站建设,从吉林奔赴三门峡,又前往葛洲坝,常常一出差便是好几个月。
朱琳在工作之余兼顾家里事务,且将李鹏所写的家书都收于铁盒子中,那些信里,既有工作方面的专业内容,也有对家人的温柔牵挂。
三个孩子出生之后,这个家庭多了更多欢声笑语,大儿子叫李小鹏,女儿叫李小琳,小儿子叫李小勇,每个孩子都承载着父母的期望,并且传承着革命传统。
李鹏夫妇对三个孩子的教育从未松懈,他们常说:“要靠自己,不能依赖家里”,一心想着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
彼时在高级干部家庭之中,此种教育理念颇为鲜见,众多领导干部的子女皆有特殊待遇,不过李鹏夫妇却执意让孩子从基层做起,凭借自身能力谋生。
大儿子李小鹏跟随他父亲所学专业,考入清华大学电力系,之后成为电力工程师,女儿李小琳踏入电力行业,从基层岗位起步,之后在中电国际担任高级管理职务;小儿子李小勇受祖父李硕勋的影响,成年后毅然去参军
![]()
革命传承在李小勇的婚姻里进一步延续,他的妻子叶小燕是叶挺将军的孙女,两个革命家庭的结合,那可不是碰运气碰上的。
叶挺乃中国人民解放军关键创建者之一,功勋相当卓著;并且叶挺家人曾获周总理关心照料,在叶挺被国民党关押之时,周总理始终尽力维护其家人安全
这种特殊的历史渊源,使得两个家庭多年后有了更为深厚的联系,叶小燕自小就受到祖父叶挺以及父亲叶正明的影响,她明白“革命后代”这四个字所承载的责任。
她并未将“叶挺孙女”“李鹏儿媳”这样的身份看作光环,反而视其为一种责任,积极参与到传承红色精神的活动中去,瞧瞧那张天安门广场的全家福,它并非仅仅是一个家庭的合影,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时中国处在建设的关键阶段,不少如同李鹏这般的技术专家踊跃投身国家建设,他们既要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又得兼顾家庭责任用心培育下一代
这张照片背后有个值得细品的细节,那时李鹏已在电力系统工作多年,还参与了多个重大水电工程建设
他到过丰满水电站、三门峡水利枢纽、刘家峡水电站还有葛洲坝工程,踪迹遍布大江南北,每处工程都有他的心力,见证新中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历程
朱琳在这个过程里起到了关键作用,她可是个出色的翻译兼技术人员,工作上有很不错的成绩,而且在家庭当中也有着稳定的作用。
她知晓丈夫工作极为重要,便默默担负起操持家务之事,好让李鹏得以专心去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三个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不知不觉间便受到革命传统教育,他们自小就清楚,自己的爷爷是为革命牺牲的烈士,父亲是为国家建设出力的专家,这样的家庭背景既是荣耀,也是责任。
李鹏夫妇从不让孩子们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而是教育他们要更加努力,不能给革命先辈丢脸。
![]()
这种教育方式带来的效果还挺明显的,三个孩子在各自的领域都有不错的成绩,而且还都保持着低调又务实的劲儿。
他们没因为父亲的地位就骄傲起来,反而是传承了革命家庭艰苦奋斗的那股传统劲,
李鹏常道:“我们这代人所经历之苦,年轻人或许并不知晓,不过革命精神不可断绝,”此语道出了革命后代的肺腑之言。
![]()
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从计划经济逐步转为市场经济,李鹏家三代人的经历真实展现着中国现代史的变迁
如今再瞧这张全家福,它的意义,绝非一张普通家庭照片可相提并论,它记录一个革命家庭的发展轨迹,见证新中国建设者们的拼搏历程,还呈现革命精神在不同代际间的传承
在物质不甚充裕的彼时,精神层面的财富却格外丰沛,理想信念的力量驱使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之富强而拼搏奋进。
当下这精神仍然格外关键,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里我们不光要积累物质财富,还得传承那种精神品质,
李鹏家庭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贵族不是靠血统,而是靠品格;真正的传承不是财产,而是精神。
正是有众多如李鹏家这般的革命家庭,一道撑起共和国的精神支柱;他们那些事迹,成了民族记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不断鼓舞后人奋力前行
这张泛黄的全家福,会始终让我们铭记最初的心意,应当肩负起责任,让革命精神于新时代绽放更绚烂的光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