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越西微报】
连日来,在越西县老城东大街、南大街、北大街、西大街等区域,机器的轰鸣声与工人忙碌的身影交织,一场关乎城市蝶变、民生福祉与文脉传承的老城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正稳步推进,为文昌故里按下了更新“加速键”。
![]()
越西,作为一座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老城区是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却也因基础设施老化,逐渐面临“成长的烦恼”。管网陈旧导致雨季排水不畅、道路坑洼影响居民出行、历史建筑年久失修……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着城市发展,更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品质。
“此次老城改造投入4536.55万元,坚持‘功能提升与文化保护’双目标,拒绝‘大拆大建’。聚焦实施老城区道路管网升级和历史建筑‘修旧如旧’修缮,全程以民生为要,严控质量、减少扰民,就是要留住老城烟火气,让居民住得舒心,让文昌故里焕发新韵。”越西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周子琳介绍道。
针对老城区管网老化、雨季内涝等问题,施工单位对道路的给水管道、污水管网、雨水管网及通信管道进行系统性升级改造。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克服老城区地下管线复杂、施工空间有限等难题,采用先进技术和科学施工方案,严格把控工程质量。如今,地下管网改造已全面完工,曾经的“堵点”变成了“通途”,困扰居民多年的排水难题得到彻底解决。
![]()
历史建筑是城市文化的“活化石”,在改造过程中,项目施工方始终秉持“修旧如旧”的理念,对区域内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与功能改造。“不仅要修好,还要让它们适配现代生活。”项目现场负责人说道。
施工团队精心研究每一栋建筑的历史背景与建筑特色,选用传统工艺与现代材料相结合的方式,对屋顶、门窗、外立面等进行全方位修缮。曾经斑驳的墙面在施工后重新变得整洁美观,破旧的门窗换上了新颜,漏雨的屋顶得到妥善修缮,居民们的居住环境焕然一新。
“以前房子漏雨,一到雨季就犯愁,现在政府帮我们修好了房子,住着心里踏实多了。”家住西大街的商户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推进改造工程的过程中,县住建局始终将民生放在首位,积极协调解决施工期间居民遇到的各类问题。施工前,通过张贴公告、入户走访等方式,向居民详细介绍改造方案和施工进度;施工中,合理安排工期,尽量减少对居民出行和生活的影响。同时,建立健全质量监管体系,安排专人全程监督施工过程,确保每一项工程都经得起时间和群众的检验。各参建单位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保障了项目高效推进。
![]()
下一步,越西老城改造项目将乘势而上,分步推进文昌书院复建、西城门“仰止”门修复工程。文昌书院作为越西重要的文化地标,复建后将成为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的重要场所,为市民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文化空间;西城门“仰止”门修复工程则将重现古城门的雄伟风貌,进一步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此外,东西南北四条大街飞线“入地”、空中“蜘蛛网”线路治理等工作也将陆续开展,彻底清除城市“视觉污染”,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
城市更新,民生为要;老城焕发,文脉永续。越西县老城基础设施改造工程,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城市“翻新”,更是一场关乎民生幸福、文化传承与城市发展的深刻变革。它让老城区在保留历史温度的同时,拥有了现代质感,让居民在享受便捷生活的同时,重拾了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
![]()
未来,随着项目的全面竣工,越西老城区将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青石板路蜿蜒向前,古朴的历史建筑在暖阳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一条条整洁的道路、一栋栋古朴的建筑、一个个完善的设施,将共同勾勒出一幅宜居宜业的幸福画卷。
记者:莫色石博
实习记者:郭奕可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