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秒完成异常识别、三维场景精准定位、移动端实时预警——这一幕在青岛官路水库建设现场已成常态。官路水库项目作为国家水网重要节点和南水北调东线关键调蓄工程,承建单位青岛城投集团以今年年底实现主体工程完工为目标,围绕开创现代水利工程建设4.0典型实践,开发水利工程智慧建造系统和建设管理系统,以科技赋能实现施工全过程的精准把控,为项目高质量推进筑牢技术支撑。
![]()
官路水库围坝一角——改道完工后的墨水河
11月14日,官路水库智慧建造系统正从“前端感知”入手,施工单位安装部署专业检测设备与状态感知仪器。比如,在水库坝体碾压施工测试期间,智慧建造系统的“火眼金睛”精准捕捉到编号“1005”的碾压机行驶速度持续稳定在4.66km/h,略超出“4km/h”的施工标准阈值。系统立即启动智能规则判断机制,仅用8秒便完成报警类型识别,在三维场景中联动定位并动态标注超速位置,同时将预警信息实时推送至监理单位人员的移动端APP,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核查并对驾驶员进行规范操作指导,快速化解了潜在质量风险。
![]()
智慧建造系统实时呈现摊铺、碾压、坝料运输、含水率数据及统计
这一高效响应背后,是官路水库智慧建造系统构建的全链条管控体系。为实现施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该系统从“前端感知”发力,在施工现场广泛部署含水率检测仪、摊铺传感器、碾压传感器、成槽检测仪、灌浆记录仪及混凝土与自卸运输车GPS定位装置等专业设备。这些分布在工地各处的“感知神经末梢”,依托IOT物联网技术,将运输车速、摊铺厚度、碾压遍数、成槽深度、灌浆压力等关键施工参数实时采集,经稳定网络传输至系统数据库,通过专业算法处理与深度分析,实现数据安全存储与异常信息快速识别,让每一个施工环节都做到“数据可依、痕迹可查”,有效改善了传统工地“凭经验判断、靠人工巡检”的管理模式。
![]()
官路水库围坝智慧建造系统引导下的坝体碾压施工
在智慧建造系统的支撑下,工程管理效率实现质的飞跃。每一台施工设备的作业数据、运行状态均实时同步至管理平台,管理人员无需亲临现场,通过监控大屏、手机APP即可清晰掌握施工质量与设备工况,为工程进度与施工质量双保障提供了坚实基础。
作为山东省重点水利工程,青岛官路水库位于胶州市西北部墨水河下游,总占地2万多亩,设计总库容2.11亿立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围坝、泵站、引黄济青连接线等工程,于2022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目前,项目建设正酣,现场共投入施工人员900多人、施工机械700多台,全力推进剩余工程建设。
青岛城投集团官路水库工程项目部部长孙茂金介绍:“我们团队已进入主体完工前的倒计时状态,项目部每天对施工区域和关键环节开展不间断巡查,确保每一道工序符合规范、每一个细节经得起检验。”在引黄济青连接线标段记者看到,连接线主体工程已接近完工,附属工程正在收尾,目前已完成普通段箱涵4530米,顺利实现穿泰青威燃气管线、黄水东调管线预制箱涵吊装安装,正在推进穿黄水东调倒虹吸、穿泰青威倒虹吸回填及桥头堡场区施工。
据了解,官路水库建成后,将成为青岛的主要水源地,使青岛具备120天以上的战略水源储备能力。同时,该水库将与棘洪滩水库共同构建起“双渠双库”客水调蓄架构,大幅提升青岛乃至胶东半岛的水资源统筹调配、供水保障和战略储备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高芳 通讯员 黎权)
来源:大众·半岛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