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工程圆满完成规划消纳水量任务

0
分享至

南水北调是国之大事、世纪工程、民心工程。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工程,以鲁苏交界处的台儿庄泵站为起点,一路经泵站群接力提水至地势最高的东平湖,分作南北、东西两条干线,形成总长1191公里的“T”字形输水动脉,润泽齐鲁,泽被江北。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自2013年11月建成通水,如今已完成12次调水年度任务。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有限责任公司始终把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东输作为最大政治责任,坚定不移夯实“三个安全”底线,坚持推进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和智慧化运行。2024—2025年累计向受水市完成供水13.22亿立方米,六五河节制闸累计完成交接水量1.63亿立方米,圆满完成水量消纳任务。“南水”已从图纸上的规划,融入了齐鲁大地血脉,成为保发展的生命线。

守护生命线

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南水北调工程现场实地考察,亲自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南水北调工程是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98立方米,这是山东省多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的1/6、全世界的1/24,这个数据意味着,山东属于人均占有量小于5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地区。

一面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673毫米,年降水量的3/4集中在汛期,干旱年份雨洪资源可利用量小。另一面是区域发展水平与水资源分布不协调,胶东的青岛、烟台、潍坊、威海4市,经济总量占全省的近40%,水资源量却不到全省的30%。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承载压力越来越大,水资源成为制约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工程建成运行以来,从战略上调整了山东水资源布局,年调水能力达13.53亿立方米,供水范围涉及济南、青岛等13个市56个县(市、区),直接受益人口4000多万,为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如今,山东以约占全国1%的水资源,灌溉了约占全国5%的耕地,生产了约占全国8%的粮食,养育了约占全国7.2%的人口,支撑了占全国7%以上的经济总量。

目前,以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工程为主骨架、大动脉,与省内骨干水利工程互联互通,山东加快构建现代水网,形成了南北相通、东西互济的水网格局,实现了长江水、黄河水、当地水的联合调度、优化配置。山东成为全国首批、黄河流域首个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现代水网建设步入快车道。

攻坚克难

全力以赴完成调水供水任务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工程规模大、线路长,建筑物样式多,交叉建筑物多,涵盖了所有水利工程类型。自通水运行以来,工程已成功应对冰期输水、应急调水、强台风、严重秋汛等考验,始终安全稳健运行,水质持续稳定达标。

科学精准调度水量。2024—2025年度调水形势复杂,东平湖等水位持续偏高,调蓄空间较小加大运行难度,北延长时段高流量运行,鲁北段首次冬季输水,春灌与调水矛盾交织等。山东干线公司党委多次专题会商,坚持“两级调度,三级管理”的调度运行模式,周密部署安排;山东省调度中心根据水情变化及时优化调度方案,积极协调各受水地市分水;枣庄局、济宁局、泰安局与地方建立沟通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工程巡查、设备检查及操作,保障泵站安全平稳运行;聊城局、德州局积极协调春灌用水置换,细化冰期输水应急预案,保证工程运行安全;济南局、胶东局强化日常项目维养及专项工程过程管控,多措并举保障了调水安全。

标准规范运行管理。山东干线公司始终坚持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和智慧化运行,工程在南水北调系统率先实现三标一体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全覆盖,被水利部认定为南水北调系统首批“标准化管理调水工程”,构建起覆盖工程建设、运行维护、安全检查、应急管理等全链条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山东干线公司系统推进全域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隐患深度排查,聚焦干线工程泵站机组,有计划、分步骤开展大修任务,切实保障工程机电设备运行安全;完成东湖水库现代化运行管理矩阵项目建设省级试点任务,省内首次将惯性测量相机应用于大坝沉降变形监测,监测精度达到毫米级别,大大提高了大坝变形观测效率。

数字赋能提质增效。山东干线公司按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要求,积极部署工程自动化改造、数字孪生南水北调建设等工作,开启了数字时代的“大禹治水”。邓楼泵站入选水利部第一批94个先行先试数字孪生工程项目;南水北调山东干线数字孪生工程项目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实现“一张图”展示、智能化决策;卫星遥感、无人机倾斜摄影、BIM(建筑信息模型)建模等技术的采用,实现一键总览工程全貌,地下隐蔽工程可视,全线工程和设备运行实时监视预警。山东省调度中心和各分调中心加强调度系统的全面使用和持续优化,让业务数据化、数据信息化、信息流程化、流程标准化,为精准调水提供了强力支撑。

效益凸显

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作为山东现代水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水北调东线干线工程通水以来,在水资源配置、水安全保障、水生态治理、水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水资源配置能力明显提升。工程累计完成省界调水超90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山东水资源供需矛盾。2016年以来,青岛市引江水量年均2亿立方米左右,2017、2018年山东大旱之年,南水北调水一度成为保障青岛等城市供水的主力军。干线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很多受水区群众彻底告别世代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增强。

水安全保障能力切实增强。工程多次配合地方防洪排涝,累计泄洪、分洪6.87亿立方米,有效减轻了工程沿线防洪压力,济平干渠、柳长河和梁济运河段工程成为东平湖湖区洪涝水北排、南排通道。东平湖老湖区洪水相机南排项目,将排洪能力由每秒210立方米提高到每秒450立方米,显著提升东平湖调蓄黄河洪水、大汶河来水能力。

水生态治理能力显著提高。通过水源置换等措施,工程累计进行生态补水9.53亿立方米,有效保障沿线河湖生态用水。“泉城”济南再现四季泉水喷涌景象。受水区各河流湖泊蓄水保持稳定,生态持续向好。北延应急调水7.43亿立方米,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浅层地下水水位止跌回升,京杭运河全线贯通,工程沿线形成一条“绿色生态长廊”。

水经济支撑能力日趋完善。山东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为核心深入实施“水网+”行动,推动水网建设与内河航运、文化旅游、绿色产业等一体谋划、融合发展。南四湖与东平湖段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与航运结合,新增通航里程62公里;京杭运河韩庄运河段航道由三级提升至二级;东平湖老湖区洪水相机南排与京杭运河济宁至东平段航道“三改二”(柳长河段)工程完成主体建设,京杭运河济宁至东平段航道由三级提升至二级,省内水上通道运输能力大大提升,实现山东内河航运通江达海。

“水网建设起来,会是中华民族在治水历程中又一个世纪画卷,会载入千秋史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为山东干线公司进一步标注了清晰航标。山东干线公司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山东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强大的水资源支撑,为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作者:邓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齐鲁壹点 incentive-icons
齐鲁壹点
找记者,上壹点!
590773文章数 8239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