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索马里沙漠,一个女孩的命价是5头骆驼,杀死一个男人要赔100头。
这个不等式,写在13岁少女华莉丝的婚约上。
当她赤脚逃出荒漠、站上国际T台、走进联合国讲厅。
她用半生时间,改写了两亿女性的命运公式。
![]()
沙漠里5头骆驼的"商品"
骆驼是索马里游牧部落的硬通货,它能驮水、产奶、耐旱,在沙漠里比黄金更值钱。
![]()
杀死一个男人,凶手需赔偿100头骆驼才能免于血仇。而1978年,13岁的华莉丝被父亲以5头骆驼的价格,卖给了一个60岁的老人做第四任妻子。
这笔交易的经济学逻辑残酷而清晰:女儿的生命价值,只有男性的二十分之一。
父亲兴高采烈地收下骆驼,在他的计算里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毕竟在资源极度匮乏的沙漠,每多一头骆驼就多一分生存保障。
![]()
至于女儿的意愿?那不在交易条款里。
华莉丝早就明白自己在这套体系中的位置。
4岁那年,父亲的朋友以帮忙赶羊为名把她带走。回来时衣衫破烂、满脸惊恐,母亲第一句话不是"你怎么了",而是"羊到哪里去了"。
在生存压力面前,连基本的人性关怀都变成了奢侈品。
5岁时,她被按在地上接受割礼。
没有麻醉,没有消毒,一把刀片割掉外阴后用线缝合,只留一个小孔。
这不是医疗事故,而是被包装成"神圣传统"的仪式。
她的姐姐几年前死于同样的仪式,家族长辈说这是让女孩"纯洁"的必经之路。
![]()
从此,她每次排尿都要花十几分钟,尿液只能一滴滴渗出。
这场手术的真正目的,是给男人提供可靠的"验贞"工具。
女性的身体被改造成一把锁,只有丈夫才能打开。
13岁婚礼前夜,华莉丝在母亲的默许下逃走了。
她光着脚在沙漠里跑了两天两夜,没有水也没有食物,途中遇到一头狮子,她浑身颤抖不敢动弹。
狮子盯着她看了很久,然后转身离开。
![]()
多年后她说:"这是真主的旨意,要我活下来做某件事。"
但在那个荒凉的夜晚,她只是一个拼命想逃离5头骆驼标价的女孩。
骆驼在沙漠里值钱,因为它能活命,她作为女孩,连活命的价值都要被父权体系重新定价、重新分配。
这场逃亡,是她人生第一次拒绝被标价。
![]()
从女佣到T台
到达外婆家时,华莉丝衣衫褴褛、饿得快要昏倒。
运气眷顾了这个逃婚少女。外婆的女儿正好是索马里驻伦敦大使的妻子,急需一个女佣。
13岁的华莉丝就这样飞往了地球另一端的大都市。
![]()
伦敦的一切让她震惊。水龙头里哗哗流出的水,在沙漠要走几公里才能找到。
电视机里的影像五光十色,她从未见过这样的世界。
很快她发现,这个镀金笼子比沙漠更窒息。
姨妈把她当成免费劳力,不许随便出门,不供她上学,连多看几眼电视都要被训斥。
六年时间,她连一句完整的英语都没学会。
这个家给了她签证,却剥夺了她成为"人"的可能性。
1991年,索马里内战爆发,十万人死于战火,五十万人流离失所。
![]()
驻外大使馆被召回,姨妈一家要立刻返回摩加迪沙。
华莉丝握着那本六年前的护照,做了一个决定:不回去。
她知道回去意味着什么——等待她的仍然是包办婚姻、割礼后遗症的终身折磨,以及永远被定价的命运。
她宁愿在伦敦街头做黑户,也不要回到那个用骆驼给女孩标价的地方。
身无分文的日子比想象中更难熬。
她露宿街头,在麦当劳做清洁工,英语说得磕磕绊绊。
善良的女孩玛丽莲收留了她,签证过期这件事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刀。一旦被查出来,她会被遣返回索马里。
![]()
这时候,一个男性友人提出和她假结婚。
这不是爱情故事。那个男人确实爱慕她,华莉丝很清醒——她需要的是英国永久居留权,而不是一段感情。
她接受了这桩交易式的婚姻,拿到身份后立刻离婚。男人很受伤,但她没有犹豫。
有人说她冷酷,在一个曾经把她标价为5头骆驼的世界里,她学会了最重要的生存法则:绝不让任何人再次定义自己的价值。
1987年的一个下午,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
在打工的快餐店里,一个男人递给她一张名片,特伦斯·多诺文,戴安娜王妃的御用摄影师。
![]()
特伦斯·多诺文
他邀请她拍照,华莉丝犹豫了很久才答应,那组照片登上了倍耐力年历的封面——这本年历不是谁想拍就能拍的,普通人甚至买不到。
镁光灯打在这个非洲女孩身上时,没人知道她脚底有着逃婚时留下的深深伤疤。
她从5头骆驼的标价,走到了国际T台的聚光灯下。但这场蜕变的代价,刻在她身体里。
![]()
镜头背后藏不住的伤痕
1987年之后,华莉丝成了时尚界的"黑珍珠"。
香奈儿、李维斯、欧莱雅、露华浓,顶奢品牌争相邀请她拍摄广告。
![]()
她登上VOGUE和ELLE的封面,出演007电影《黎明杀机》。
在T台上,她有着不同于白人模特的野性气质,摄影师的镜头追逐着她的每个角度。
但没有镜头能拍到她身体内部的战场。
更衣室里,同台模特看到她脚上的伤疤时吓了一跳。
那些深深的裂痕像地图一样分布在脚底,是她13岁赤脚穿越沙漠时留下的。
她简单解释了几句,没说那是一场逃婚。
毕竟对于欧美时尚圈的人来说,"被5头骆驼卖掉"这件事太过离谱,说了也没人能真正理解。
![]()
脚上的伤疤还能被看见,但5岁那场割礼留下的创伤,她藏了20多年。
下体只剩一个小孔,每次上厕所要花十几分钟。
尿液一滴滴渗出时的灼痛感,伴随她度过每一天。
她去看过很多医生,怎么治疗也无法解决——那把刀片和那根线,在她5岁时就给她判了终身监禁。
医生问起病史时,她总是含糊其辞。这是她最深的秘密,连最亲密的朋友都不知道。
![]()
在聚光灯下,她要保持完美的笑容。
设计师用最昂贵的面料包裹她的身体,化妆师用精致的手法修饰她的脸。
她知道,那些华服遮不住她从小被镌刻进身体里的暴力。
时尚产业赞美她的"异域美感",却不知道这份美感的背后,是多少个疼痛难眠的夜晚。
1997年,她32岁,模特事业正值巅峰。
一个时装杂志的撰稿人劳拉·齐夫来采访她。
华莉丝突然厌倦了那些关于T台、关于服装、关于美的陈词滥调。
![]()
她说:"那种以模特生涯为主题的文章已经刊登过无数次了。如果你答应一定发表,我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劳拉答应了。
华莉丝第一次对外公开了自己5岁被割礼的经历。
她说出那把刀片如何割开她的身体,说出那根线如何把她缝合,说出这20多年来每一次排尿都像是一场折磨。
她说得很平静,劳拉听得浑身发抖。
这篇文章发表后引发轰动。人们第一次知道,原来在非洲和中东的一些地区,有超过两亿女性遭受过这种摧残。
![]()
华莉丝,是第一个站出来公开说出这件事的名人。
时尚圈震惊了,联合国注意到了。
那些曾经只关心她穿什么衣服、摆什么姿势的人,终于看到了衣服下面真正的伤痕。
华莉丝知道,她找到了那件"真主要她活下来做的事"。
![]()
用半生对抗困住两亿女性的"传统"
1997年,联合国秘书长任命华莉丝,为消除切割女性生殖器官的特别大使。
她是第一个公开谈论和反对割礼的女性。
同年,她宣布放弃如日中天的模特事业。
![]()
时尚圈的人都说她疯了——22岁才成名,32岁就急流勇退,这在模特界几乎是自杀式的决定。
但华莉丝很清楚自己要什么。
T台给了她话语权,现在她要用这份权力去改变那个用骆驼给女孩标价的世界。
1998年,她出版自传《沙漠之花》。
书里写了4岁被性侵后母亲的冷漠,写了5岁割礼时未经麻醉的剧痛,写了13岁逃婚时的绝望与幸运。
这本书迅速成为国际畅销书,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
她随后又写了《沙漠黎明》《致我母亲的信》《沙漠之子》,每一本都在为那些没有声音的女孩发声。
2002年,她在维也纳建立了华莉丝·迪里基金会。
![]()
这个基金会专门提高公众对女性割礼危害的认识。
她到处演讲、募款,与各国政府对话,推动立法禁止这项陋习。
2009年,她和法国富豪及女星萨尔玛·海耶克一起创建PPR基金会,专门保护女性权益。
她还发起了沙漠黎明基金会,为索马里的学校和诊所筹集资金。
她用名人效应撬动资本,用资本推动政策,用政策改变现实。
成果是实实在在的。在她的呼吁下,坦桑尼亚、塞内加尔等多个非洲国家陆续立法禁止割礼。
全球约5000万女孩和妇女因此免于被割礼摧残。
2010年,非盟任命她为非洲和平与安全大使,这是对她工作的最高认可。
![]()
2009年,电影《沙漠之花》上映,获得巴伐利亚电影奖最佳影片。
选角时,华莉丝有一个坚定的原则:想要饰演童年华莉丝这个角色,家长就不能给女孩做割礼。
她把反割礼的理念渗透进每一个细节,绝不妥协。
有人问她,为什么要这么执着?
她说:"我愿意为此付出一生,直到割礼从地球上绝迹为止。"
这不是口号,而是一个曾经只值5头骆驼的女孩,用半生写下的誓言。
![]()
她从沙漠深处走到联合国讲台,从被标价的商品,变成了改写两亿女性命运的行动者。
她证明了一件事:当一个人拒绝被定价,她就有可能重新定义整个世界的价值标准。
华莉丝的故事还在继续。那些曾经困住她的传统枷锁,正在她和无数行动者的努力下,一点点被撬开、被打破。
参考信息: 《4岁被强暴、5岁受割礼...25岁她成世界超模(图)》·中国日报网·2016年5月30日 《从非洲难民到惊艳世界的超模,她打响反割礼的战役》·界面新闻·JMedia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