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转自:中国经济导报
王 斌
一纸“检查码”,正在陇原大地掀起一场静悄悄的治理革命。自10月1日起,甘肃省全面推行“陇上e企查”系统——全国首创省市县乡四级执法监督体系与省市县三级营商诉求直通平台,实行“扫码入企”。这看似微小的技术动作,其背后蕴含的是从“权力本位”迈向“规则本位”的深刻转变,是营商环境优化从“政策优惠”的初级阶段,迈向“制度优越”成熟阶段的关键一步。
长期以来,涉企行政检查中的随意性、重复性、运动式问题,犹如一把“隐形枷锁”,让企业疲于应付、无所适从。甘肃此举,正是以数字化的“硬约束”,直面这一沉疴积弊。
“扫码入企”的精髓,在于它用技术规范了权力的“运行”。过去,检查的启动、频次、范围,很大程度上掌握在执法部门手中,企业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地位。如今,唯一的“检查任务码”将每一次执法行为都置于阳光之下。企业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验证者和监督者。“有权拒绝”这四个字,真正为企业筑起了抵御“任性执法”的防护墙。
值得称道的是,“陇上e企查”系统设计的“码上评价”与“营商环境反馈专栏”,构建了一个“政企双向奔赴”的良性闭环。企业的满意度不再是虚化的感受,而是可量化、可追溯、可考核的硬指标。这迫使政府部门必须“围着企业转、盯着问题改”。
当然,任何改革都贵在落实。如何确保“码外无检查”?如何防止旧有习惯性思维的反弹?如何让每一位基层执法人员都真正理解并践行这一制度的初衷?这仍需后续强有力的监督与问责机制保驾护航。
“扫码入企”在甘肃省的全面推行,不再仅仅依靠出台几项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而是通过构建一套稳定、公平、透明的底层制度规则,来确立自身长久的竞争优势。当企业能够“放心经营”成为一地最鲜明的标识时,高质量发展的活水自然奔涌而来。这不仅是甘肃的突围之路,更应为更多地区所镜鉴。从“政策洼地”到“制度高地”,这才是中国营商环境优化的根本方向所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