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普敦的高档庄园旁,黑人小镇的非正式棚屋触目惊心。种族隔离结束30年,南非的土地与空间不平等仍未消解。
这不是个例,而是全球南方多国的共同困境:政策文件堆成山,美好愿景喊得响,却始终换不来实质变革
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高级研究员布萨尼·恩格卡维尼一针见血:这场公共价值危机,根源不是制度脆弱,而是治理灵魂的溃败。
一、致命陷阱:被“私营化”掏空的国家能力
![]()
很多人把全球南方的治理困境,简单归咎于“政治意愿不足”或“执行能力太差”。但恩格卡维尼指出,这是个伪命题——二者的恶性循环,源于一套被强行输入的治理范式。
新自由主义盛行时,“新公共管理”模式以“现代化”“政府再造”为幌子,大规模涌入发展中国家。这套范式的核心逻辑很粗暴:把私营企业的管理方式照搬到政府,强调私有化、绩效目标和经营控制权,甚至通过国际援助附加条件强制推行。
它带来了一种逻辑“暴政”:治理被简化成投入产出的机械计算,具体国情、执行基础、政治生态全被抛在脑后。承诺的“效率与问责”从未兑现,留下的却是更隐蔽的伤害。
非洲国家的遭遇最为典型。大规模外包让政府核心职能被肢解,南非的政府招标体系就是缩影。表面是“公私融合”,实则是部委拆分出一个个独立实体,政策协调性荡然无存。少数人借着外包名义牟取暴利,而政府彻底沦为“甩手掌柜”。
正如印度裔经济学家阿比吉特·班纳吉在《弊政理论》中揭示的:繁文缛节滋生腐败,制度空转耗尽活力。曾经有雄心的国家变革主体,慢慢变成了只会签合同的“经理人”,人才沦为流程官僚,创新职能全被逐利的私营企业掌控。意大利裔经济学家玛丽安娜·马祖卡托更犀利地评价:全球南方的公共部门已经“幼儿化”,只会被动应对市场,连战略视野都丢了。
二、灵魂失守:治国术的消亡与领导力真空
![]()
已故非洲学者谭第卡·麦坎达维尔曾回忆:非洲国家刚独立时,虽不完美却充满政治自信。而新自由主义用“成本削减”“私营效率”的幻象,彻底侵蚀了这种自信。
最可怕的不是制度失灵,而是治理精神的崩塌——“治国术”的消亡。恩格卡维尼解释,治国术是连接政治意愿与执行能力的关键,它需要清晰愿景、统一体系和行动勇气,绝非“照章办事”那么简单。
如今的非洲,正深陷领导力真空。无论是选举还是任命的领导人,大多被体制同化,没了治理需要的想象力和决心。他们主持着一套既激励不了人、又掌控不了的官僚机构,政治变成走流程,治理退化为应付场面的表演。
在这片真空里,技术官僚和咨询机构趁虚而入。南非的现状就是教训:政策摇摆不定,制度混乱不堪,权力寻租成风,治理者与民众的矛盾越积越深。更可悲的是,不少领导者沦为权位的“守护者”,把“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抛到九霄云外——治国的内核早已荡然无存。
南非茨瓦尼科技大学教授马舒佩·马塞鲁穆勒进一步点破:危机根源不仅是制度问题,更是价值缺失。非洲本土的“乌班图”精神强调共同体责任与道德担当,可这套理念被“私营化”浪潮冲得七零八落。当治理脱离了本土价值和人民需求,再完美的制度也只是空壳。
三、破局之道:重拾治国术,要能力更要灵魂
![]()
恩格卡维尼强调,拯救全球南方的治理危机,不是搞技术修补,而是一场“智识与道德的双重革命”。而多国实践已经给出了启示,核心就是重建“治国术”。
首先,要扎根本土价值重塑伦理内核。“乌班图”精神倡导的共同体意识,赞比亚经济学家盖伊·莫内提出的“民主发展主义”,都指向同一个核心:治理要以人民为中心,而非服务于市场或少数利益集团。这需要领导者重新树立“服务导向”的道德罗盘,把公共伦理植入治理的每一个环节。
其次,要构建“战略能力+执行体系”的双重保障。新加坡的经验很有借鉴意义,梁文松在《动态治理》中提到,高效治理源于前瞻性领导力培育
制度性学习和任人唯贤机制。卢旺达的实践也证明,数据驱动的执行机制和纪律严明的官僚体系,能让政策落地见效;肯尼亚的“胡杜马服务中心”,则用数字技术打通了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常态化的领导力培育机制。越南每五年一轮的领导力培训,印尼后苏哈托时代的领导人培养计划,都说明优秀的治理者不是天生的,而是靠系统培养。这种培养既要教战略思维、情景规划等“硬技能”,更要育公正、廉洁的“软品格”。
中国的实践也给全球南方带来启发。长期愿景引领下的工业发展与扶贫成就,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引发热烈回应,背后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逻辑和强大的战略执行能力。民调显示中国在非洲好感度达60%排名第一,正是因为这种治理理念戳中了非洲国家的痛点。
四、结语:治理的终极答案,永远是“人”
2025年4月,南非国家行政学院与中国复旦大学的对话会上,马凯硕教授的呼吁振聋发聩:非洲领导者需要重新学习治理,这是一场“智识与道德的修炼”。
恩格卡维尼最后总结,全球南方的治理改革需要三个关键维度:培养以治国术为核心的决策能力,建设韧性十足的制度体系,构建兼顾国内民生与国际合作的契约精神。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培育一批“有愿景、有能力、有道德”的发展型精英——他们既要懂战略规划,更要记得治理的初心是为社会谋最大利益。
一句因安达谚语说得好:有效的治理不仅在于照章办事,更在于为社会的最大利益做出合乎理性与道德的选择。当全球南方的治理者重新找回“以人民为中心”的灵魂,再配上专业的治国能力,这场公共价值危机才能真正迎来转机。毕竟,治理的终极答案,永远是“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