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跟欧洲接连的抛出了“G2共治”“G7扩容”的提议,国际社会的目光纷纷都聚焦到了中国的选择上。
一边是美国直接把中美会晤称之为了“G2会议”的暗示,一边又是法国计划邀请中国要加入G7、组建“G8”的倡议,中国始终是以明确的态度进行了回应:不予接受。
这一个决策背后其实是藏着对全球格局的深度考量的,也是折射出了当代国际秩序的微妙变化。
![]()
事情的脉络是清晰可循的,根据彭博社的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正在推动一项提议,那就是拟邀请中国参加2026年在法国举办的G7峰会,进一步的把七国集团扩容为八国,这一个想法已经是获得了德国的总体支持。
作为背景,G7是1975年成立以来始终是带有冷战时期的西方主导色彩的,俄罗斯曾经也是其中的成员,2014年就因为克里米亚事件被开除了,这一个过往让这个集团的排他性特征更加的凸显。
更早之前中美在釜山的会晤当中,美国的总统特朗普把这一次的会面称之为了“G2会议”,这一个表述也是直接引发了国际舆论的关注,也让欧洲陷入到了战略焦虑中。
![]()
对于此事,中国的外交部也是明确的回应:中国是不结盟运动伙伴,全球南方一员,始终是站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一边,愿意跟美国展现大国的担当,但是不会参与此类的排他性机制。
从数据上来看,全球的南方国家占据着全世界人口的80%以上,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4年报告,他们是贡献了全球52%的经济增长,这么庞大的一个群体,显然是没有办法被少数国家主导的“小圈子”所代表的。
而G7国家的情况可以说是恰恰相反的,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2024年G7国家的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10%,却长期在全球的规则制定中是占据着主导的地位,这一个失衡的状态已经是引发了多个发展中国家的不满了,沙特,印尼等国也是曾经公开的拒绝了G7的是相关的邀请。
![]()
拒绝的背后其实是对潜在的风险的清醒认知,如果说参与了“G2”,本质上会形成中美主导的叙事,矮化了其他主权国家的地位,这跟全球多元化趋势是相悖的,并且还可能会加剧欧洲,俄罗斯等国的战略焦虑。
而如果说加入了“G8”,则可能会让全球的南方国家产生被边缘化的感觉,同时向俄罗斯传递了疏远的信号。
彭博社的分析师指出,这一个举动还可能会激化西方的内部矛盾,美国或会认为欧洲试图想要借中国平衡自身的影响力,导致中美,美欧的关系进一步的复杂化。
![]()
值得注意的就是,马克龙是计划在2025年的12月份访华,这一个消息已经是得到了中国驻法国大使馆邓励的证实,双方正在就行程的细节进行协调。
回顾2023年马克龙访华,他们带领的50多家法国的企业高管随行,最终是签下了航空航天,核能等领域的50多个合作订单,还促成了10亿欧元的投资基金的成立。
这一个成功的案例也是说明了国家之间的合作,是不需要依托排他性的小圈子的,基于平等互利的一个多边框架更加的具有可行性。
![]()
中国的选择本质上其实是对多边主义的坚守,在当前的一个国际格局之下,G20、金砖国家等机制之所以影响力是持续的提升,核心的原因就是在于包容了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让各个国家都有了平等的话语权。
中国的外交部之前就公开的呼吁过,G7应该摒弃操弄阵营的对立做法,回归国际组织应有的中立和包容属性。
这一场围绕着“邀请”与“拒绝”的博弈,早就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外交互动,成为了全球秩序演变的一个缩影。
![]()
中国的坚定选择既是基于自身定位的清晰认知,也是顺应了大多数国家追求平等发展的一个诉求。
所以你认为G7的扩容提议的核心诉求到底是什么呢?那么对于这件事情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信息参考来源
1. 彭博社《法国考虑邀请中国加入G7 拟组建八国集团》相关报道
2. 中国外交部官方表态(2025年相关外交回应)
3.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证实马克龙访华相关信息
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报告
5. 世界银行2024年全球人口与经济贡献统计数据
6. 中工网《G7峰会难以摆脱“小圈子”桎梏》分析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