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封测信息,推荐关注:
1
半导体封测,半导体官方群!
一直被抄袭,从未被超越!
推荐关注存储内容:
![]()
11月14日消息,据外媒报道,应用材料CEO狄克森表示,由于美国更严格管控,他们无法再向中国内存芯片和成熟制程市场供应设备!
应用材料断供点燃中国半导体自主 一、断供风暴:美国管制升级引发行业地震
2025 年 11 月,应用材料 CEO 狄克森官宣重磅消息:受美国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政策加码影响,公司彻底暂停向中国内存芯片及成熟制程市场供应设备。这一决定并非企业自主选择,而是美国政府持续收紧技术封锁的直接产物,堪称对中国半导体制造领域的精准打击。
断供范围直指产业链核心,覆盖存储芯片制造全流程与成熟制程生产线,直接冲击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龙头企业的扩产计划。对应用材料而言,这是一场代价惨重的 “自残”—— 中国市场曾贡献其近 40% 的营收,如今占比已骤降至 20% 左右,2025 财年第四季度更是跌至 29%。公司明确预测,2026 财年将因断供损失约 6 亿美元营收,财报发布后股价应声下跌,AI 领域的需求增长也难以抵消中国市场的巨额损失。
二、双向冲击:短期阵痛与长期破局的博弈
对国内芯片制造商而言,断供带来的短期阵痛已然显现。部分规划产线面临设备交付中断,产能扩张节奏被迫放缓,寻找替代设备、完成技术验证需额外投入时间与成本,非美系设备的性能适配还可能短期影响芯片良率。
但压力更催生变革动力。中芯国际中国区营收占比已达 86.2%,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等企业加速与国产设备商深度绑定,供应链自主可控成为行业共识。长期来看,这场断供打破了国内企业对国际巨头的路径依赖,倒逼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攻关,为打造安全自主的产业生态扫清了思想障碍。
与此同时,应用材料的退出留下巨大市场真空。刻蚀、薄膜沉积、清洗、量检测等关键设备领域,国产厂商迎来前所未有的导入机遇,而这一替代进程正得到政策与资本的强力助推 ——“十四五” 规划中半导体材料专项扶持资金增长 45%,2025 年一季度 A 股半导体设备板块营收同比激增 39%,国产化浪潮势不可挡。
三、链式机遇:设备与零部件的国产化狂欢
应用材料断供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释放出全产业链的替代红利。在设备端,四大品类成为突围先锋:刻蚀设备随芯片结构复杂化需求激增,薄膜沉积设备受益于存储芯片堆叠层数突破 500 层的技术趋势,量检测设备凭借 16.4% 的低国产化率蕴含巨大增长空间,清洗设备则依托全流程应用保持稳定需求。
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盛美上海、拓荆科技、中科飞测等本土龙头精准卡位,或凭借全产品线布局,或依托单项技术突破,已逐步进入主流晶圆厂供应链。更深远的影响在于零部件领域,美国众议院甚至提议限制美系设备工厂使用中国设备,倒逼国内产业链加速培育本土零部件供应商。
核心部件、耗材易损件、精准测量控制部件三大品类迎来黄金发展期。随着国产设备批量导入,密封圈、阀门等耗材需求持续扩大,光学、传感器等核心部件的技术突破将直接降低晶圆厂运营成本,零部件国产化率的提升正成为产业链自主的核心支撑。
四、终局展望:管制高墙下的产业涅槃
短期来看,应用材料断供是一场行业挑战,但从长远视角,这正是中国半导体产业摆脱外部依赖的 “成人礼”。美国的技术封锁未能阻挡中国产业升级的步伐,反而通过市场倒逼机制,加速了国产设备与零部件的技术迭代和产线验证。
未来,国产半导体产业将呈现三大趋势:设备国产化率持续攀升,核心品类逐步实现从 “可用” 到 “好用” 的跨越;零部件领域形成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隐形冠军,破解 “卡脖子” 难题;产业链协同效应进一步凸显,晶圆厂与设备商、零部件企业的深度合作将构建起不可替代的本土生态。
这场由断供引发的产业革命,正在重塑全球半导体竞争格局。当政策、资本、技术形成合力,中国半导体产业必将突破管制高墙,在自主可控的道路上实现凤凰涅槃,而国产设备与零部件企业,正站在这场时代变革的最前沿。
点击报名:
1、
2、
3、
4、
5、
点击报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