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董鑫
“这些看似木质的家具,其实是由废旧电路板和退役锂电池回收再利用制成的,桌面的板材来自废电路板,椅子的框架则取材于再生铝。”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正在巴西贝伦举行。从会场主入口进入,不远处的“中国角”总是人头攒动,人气高涨。
这里,隐藏着中国的“环保密码”。
当地时间11月12日,COP30中国代表团新闻发言人、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司长裴晓菲向前来采访的媒体记者介绍了“中国角”的“绿色细节”。
去年,在COP29会议期间,“中国角”的桌椅完全是以瓦楞纸拼接制作,吸引了不少参会嘉宾来打卡“试坐”。今年,“中国角”的茶几与茶凳依然完全采用瓦楞纸制成,重量轻、承重好。桌椅则“进阶”为用废旧电路板和退役锂电池回收再利用制成,更加坚固美观、环保耐用。
据测算,每生产1吨这样的桌椅,可降低约1.2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再生资源使用率达到95%,充分体现了节能降碳、资源再生的绿色环保理念。
裴晓菲介绍,今年“中国角”和中国代表团办公区共有210把这样的椅子和30张桌子,都是基于循环经济“3R”理念,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设计的产品。这不仅减少了碳排放,还大幅降低了中国代表团的参会成本。会议结束后,这些桌椅也不会浪费,中国代表团将把它们捐赠给巴西当地机构,实现最大化利用。
![]()
除了桌椅,在“中国角”发放使用的水杯也很特别。
裴晓菲介绍说,这些水杯是“稻壳杯”,以农业废弃的天然稻壳为主要原料,拥有天然的谷物颜色,闻一闻还有淡淡的稻谷气味,不仅环保可降解,而且健康安全、耐冷耐热,实现了低碳实用的完美结合。
而且“稻壳杯”比一般的一次性水杯结实很多,会场中能看到不少人都在重复使用这些印有“中国角”标识的杯子。
此外,“中国角”为参会嘉宾提供的茶、咖啡等饮品以及玉米、魔芋等零食均来自中国各地,展示着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的丰硕成果。
![]()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之路”边会现场
从200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到2024年10月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在中新天津生态城挂牌成立,“循环”成为中国绿色发展的重要体现,更是对“双碳”承诺的作答。
废弃物回收管理体系日益健全。
工业领域,完善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管理台账制度,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分类贮存;农业领域,建立健全畜禽粪污、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收集处理体系,并加强废旧农用物资回收;居民生活领域,构建“点、站、中心”三级回收体系,增强废旧物资规范化回收能力。截至2024年底,建成废旧物资回收网点约15万个,各类大型分拣中心约1800个。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稳步提升。
2024年,煤矸石、粉煤灰、尾矿等七种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59%,较2020年提高3个百分点。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橡胶、废玻璃等主要再生资源年利用量超4亿吨;报废机动车、废旧家电规范回收拆解量分别达到846万辆、63万吨,同比大幅增长64%、20%。2024年中国再制造产业产值超过2000亿元。
当地时间11月12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节能中心和中国循环经济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碳达峰碳中和之路”边会在“中国角”举办。
中国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总结说,“十四五”期间,中国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能源转型加快,节能降碳稳步推进,循环经济助力,森林碳汇能力显著提升,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中国始终是坚定的行动派和重要的贡献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