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还不错,随手订阅我们吧↓↓↓
![]()
民声天下11月14日北京快讯 随着“神舟”系列载人飞行任务的接续成功,国人对于“中国航天精神”的崇尚,不断上升到新高度。逐梦苍穹不仅仅是中国航天人的追求,也成为中华儿女不懈奋斗的最好例证。如今,“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开启,注定会让中国航天事业的新辉煌再被续写。
“民声君”今天(14日)稍早前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原计划11月5日返回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因疑似遭空间微小碎片撞击,为确保航天员生命健康安全和任务圆满成功,经研究决定,返回任务推迟。北京时间11月14日14时49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不久前的10月31日,成功发射的“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之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16时40分,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随后,搜救分队及时发现目标并抵达着陆现场。返回舱舱门打开后,医监医保人员现场确认“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身体状态良好。
对于此次出现的“小插曲”,本栏目从专家处了解到,根据先前拍照判读、设计复核、仿真分析和风洞试验的基础上经综合评估,“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舷窗玻璃出现细微裂纹;最大的可能是受空间碎片外部冲击导致,无法保证载人安全返回的放行条件并将继续留轨开展相关试验。
专家表示,这次撞击飞船的“空间微小碎片”,在中国空间站所在的低轨道区域并不少见。空间碎片也常被称作“太空垃圾”,按尺寸可以分为大碎片、危险碎片和微小碎片;而微小碎片,是指那些尺寸小于1mm的空间碎片;这个规模通常已经很难被有效监测。目前,超过3/4的已监测碎片都集中在300-2000千米的低轨道范围,更低轨道的往往因大气密度增大而被摩擦损耗动能最终坠落;不过,基本都在大气层内烧蚀完毕。
专家强调指出,中国空间站轨道高度约400千米,的确在密集区域边缘,是可能遇到碎片撞击;最近的太空行走,也有修复部分被碎片撞击的物件。在空间碎片逐渐密集的当前,做好监测碎片并防范对空间站、载人飞船和普通卫星的影响也很是关键。如今,“神舟二十号”乘组平安返回,实乃当下最为可贵的事情。相信之后将向空间站发射的“神舟二十二号”载人飞船作为备份,也会一如过往的发射圆满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神舟二十号”乘组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204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个乘组在轨驻留时间最长纪录;期间,完成了4次出舱活动和多次货物进出舱任务。在地面科研人员密切配合下,完成了涉及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大量空间科学实(试)验。后续将择机发射的“神舟二十二号”载人飞船,将会是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7次载人飞行任务;同时,也是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38次发射任务。(责编/翔宇)
*编者注:
以上文字,旨在传递更多最新资讯。版权内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您可将相关线索私信我们,也可在文章末尾评论留言即可将您手中的相关线索第一时间反馈。)
万众一心!科学防控!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互动话题:你对此怎么看?】
↓↓↓欢迎在底部留言,发表您的见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