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达财经出品 文|彭程 编|孟帅
在即将叩开港交所大门之际,国内创新药龙头百利天恒却突然主动按下了“暂停键”。
11月12日,百利天恒发布公告称,公司原定于11月17日于港交所开始交易,但鉴于现行市况,经征询整体协调人后,公司已决定全球发售将会延迟。
作为国内ADC领域的领军企业,百利天恒凭借与百时美施贵宝(BMS)的战略合作在业界声名鹊起。不过,在业绩层面,百利天恒当前仍面临一定的压力。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百利天恒的营收同比暴跌96.92%,录得归母净利润亏损11.18亿元。尽管第三季度因与BMS合作的顺利推进,公司业绩有所回暖,但仍没能彻底扭转前三季度业绩整体下滑的颓势。
雷达财经注意到,近期港股新股破发风险明显上升,11月6日上市的4只新股中有3只破发,包括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明星企业。而百利天恒港股IPO较高的入场门槛和吸引力不足的折让力度,也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
天眼查显示,百利天恒的实际控制人为朱义。在公司赴港上市按下“暂停键”之际,朱义刚刚以1150亿元的财富问鼎《2025胡润百富榜》四川首富(以居住地为标准)之位,身家较上年暴涨880亿元。
对于此次延迟上市,市场观点不一。有分析认为,这可能是百利天恒在面对市场环境变化时的理性选择,避免在不利时机强行上市造成估值损失。也有观点担忧,延迟上市可能影响百利天恒的国际化进程和资金筹集计划。
赴港上市只差临门一脚,百利天恒紧急“刹车”
据百利天恒11月12日在港交所发布的公告,鉴于现行市况,经征询整体协调人后,公司已决定全球发售将会延迟,且将不会根据招股章程进行。
根据此前披露的全球发售公告,百利天恒原计划发售863.43万股H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占10%,国际配售占90%。
百利天恒此次发行价格区间设定在每股347.5港元至389港元之间。若按上限价格计算,募资总额最高可达33.59亿港元。每手100股,入场费高达39292.31港元,远超近期港股多数新股几千到2万港元的水平。
百利天恒表示,所有公开发售的申请款项将悉数退还,退款安排预计于11月17日完成。公司与包销商相关的协议也不会生效。
不过,百利天恒强调,延迟全球发售的决定并不会影响公司的目前业务,且公司致力发展及扩充业务。同时,公司及其整体协调人正在审慎评估有关全球发售及上市的更新时间表。
从时间线来看,百利天恒推进港股上市事宜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去年7月,公司首次向港交所递交发行上市申请,并分别于今年1月和9月两次重新递交申请。
10月下旬,百利天恒通过港交所聆讯,11月7日正式启动招股,但距离登陆港股仅差一步之遥时,百利天恒此番却决定延迟赴港上市。
有声音认为,百利天恒选择在此时延迟上市,与当前港股市场的整体环境密切相关。近期港股新股市场破发风险明显上升,投资者情绪趋于谨慎。
在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创始院长田利辉看来,百利天恒延迟港股IPO是对当前A+H股破发情况的理性规避。
11月6日,港交所迎来4只新股挂牌,其中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均胜电子三只股票均出现破发。小马智行较发行价下跌9.28%,文远知行跌9.96%,均胜电子跌8%。
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开发售阶段,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均胜电子均获得了超额认购。
据证券时报,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近期港股市场整体波动较大,赚钱效应减弱,导致资金观点出现分歧。
同时,部分发行人及其股东对新股估值预期过高,当市场情绪回归理性时,高估值新股便面临破发风险。
相较于A+H股上市企业普遍20%-40%的港股折让幅度,百利天恒本次IPO的港股定价较A股折让1.8%-12.2%,这一折让幅度使得其对国际资本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此外,百利天恒此次IPO每手高达39292.31港元的入场门槛,也将部分中小投资者挡在门外。
前三季度业绩承压,第三季度单季回暖
百利天恒此次延迟港股上市之际,公司正面临着不小的业绩挑战。
上半年,百利天恒实现营收1.71亿元,同比暴跌96.92%;归母净利润亏损11.18亿元,同比下降123.96%,创下2021年以来的同期最差成绩。
在半年报中,百利天恒对于业绩大幅下滑的情况解释称,上半年,公司围绕全球化发展战略,持续保持创新药的高研发投入,导致利润指标为负。
同时,上年同期公司与BMS达成的合作协议首付款到账并确认相关知识产权收入,导致净利润等核心利润指标较上年同期降幅较大。
不过,进入第三季度,百利天恒的单季度业绩大幅回弹。本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95亿元,同比暴涨1625.08%;实现归母净利润6.23亿元,相较去年同期6.01亿元的亏损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而百利天恒第三季度业绩的强势回暖,主要得益于与BMS合作的顺利推进,全球II/III期关键注册临床试验IZABRIGHT-Breast01里程碑于2025年9月30日达成,触发合作协议项下第一笔2.5亿美元近期或有付款确认收入所致。
不过,整体来看,百利天恒前三季度的业绩仍呈下滑颓势。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百利天恒实现营业收入20.66亿元,同比下降63.52%;录得归母净利润亏损4.95亿元,相较上年同期高达40.65亿元的利润由盈转亏。
前三季度,百利天恒的毛利率为93.06%,同比下滑3.84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巨额的研发投入,一定程度上也给百利天恒带来不小的负担。前三季度,公司的研发费用为17.72亿元,同比增长90.23%,研发费用率高达85.79%,创下2021年以来的同期新高。
对此,百利天恒表示,为加快推进产品管线的研发进度,巩固产品管线的领先优势,早日实现产品上市以惠及患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导致研发投入同比增幅较大。
此外,前三季度,百利天恒的管理费用同比上涨87.45%,达到2.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百利天恒在科创板定增再融资项目中回复上交所问询时披露,结合2025至2027年经营活动需求52.2亿元、资本性支出8.85亿元及安全现金储备17.4亿元,扣除2024年末30.27亿元现金储备后,公司未来三年资金缺口为48.19亿元。
截至2025第三季度末,百利天恒账面货币资金60.86亿元,总负债51.48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1.79%。
药企扎堆赴港IPO,1150亿朱义问鼎四川首富
近段时间以来,多家生物医药企业扎堆向港股发起冲刺。
仅11月6日至11日,就有安序源科技、英矽智能、迈瑞医疗、真实生物、海纳医药、科兴制药6家生物医药企业向港交所递表。
再加上10月最后一周递表的8家企业,近期生物医药行业几乎保持日均1家的递表密度。
作为聚焦全球生物医药前沿领域的综合性生物医药企业,百利天恒立足于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在肿瘤大分子治疗领域(ADC/GNC/ARC)具备全球领先的创新研发能力、全球临床开发和规模化生产供应能力。
时间回拨至1996年,朱义创办百利药业(百利天恒的前身),正式踏上医药创业的漫漫征途。创业初期,朱义将业务重心放在仿制药领域,以积累持续发展所需的资本实力。
2010年,朱义做出重要决定,带领公司向创新药研发方向转型。他判断未来仿制药市场竞争将非常激烈,利润空间将被极大压缩,而这一战略转型也为百利天恒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创新生物药业务板块,截至半年报披露当天,百利天恒共有15款创新药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及2款创新药处于IND受理阶段,其中3款已进入III期注册临床试验阶段。公司正在开展近90项临床试验,其中于中国正在开展近80项临床试验,于美国正在开展10项临床试验。
而百利天恒此前最引人注目的成就,当属其在2023年12月与百时美施贵宝(BMS)就BL-B01D1达成的全球战略合作协议。
据了解,BL-B01D1是一款靶向EGFR与HER3的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是目前全球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进入III期临床阶段的双抗ADC品种。
根据合作协议,BMS向百利天恒支付8亿美元首付款,和最高可达5亿美元的近期或有条件付款;达成开发、注册和销售里程碑后,还将获得最高可达71亿美元的额外付款,潜在总交易额最高可达84亿美元,一举刷新当时全球ADC领域单药对外授权的总价纪录。
随着百利天恒近来市值一路走高,公司实控人朱义的身家也水涨船高。在最新揭晓的《2025胡润百富榜》上,朱义以1150亿元的身家位列第30名,财富规模较去年翻了一倍还多,涨幅高达125%,成功问鼎四川首富之位(以居住地为标准)。
身家暴涨的朱义,还有着更大的国际化“野心”,其希望在未来十年将百利天恒打造成为“扎根中国、走向世界”的MNC(跨国药企)。
有关百利天恒的后续发展,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