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在国内刚上牌不到180天的比亚迪宋PLUS,正在以“二手车”名义用低于官方价近10万元的价格销往哈萨克斯坦——这样的场景,从2026年开始或将难以再现。
近日,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二手车出口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自2026年1月1日起,对申请出口距注册登记日期不满180天的车辆,需提交生产企业出具的《售后维修服务确认书》。
![]()
对无法提供材料的车辆,不予发放出口许可证。这一政策直指近年来盛行的“零公里二手车”出口乱象。
先搞懂啥是 "零公里二手车":就是刚上牌没开几天、里程数几乎为零的新车,挂着二手车的名出口。数据挺夸张,2024 年每 8 辆二手车里就有 1 辆是这种 "刚上牌就转手" 的准新车。为啥要这么操作?说白了就是钻空子 —— 新车出口门槛高、要认证,二手车一台就能出,还能规避不少成本。
新规最狠的一条是 "180 天门槛":上牌不满 180 天的车想出口,必须拿车企盖公章的《售后维修服务确认书》,得写清楚出口国、售后网点这些信息,没有就不给出口许可证。这招直接掐住了命门,那些刚上牌三五天的 "新车",车企咋可能给开证明?人家自己在海外建 4S 店卖高价,咋会给抢生意的倒爷开绿灯?
![]()
还有些细节也堵得很死:出口许可证上的品牌、型号、注册日期,必须跟机动车登记证一模一样,填错一个字都不行;造假或多次违规,直接进《不诚信行为负面清单》,轻则约谈重则取消资质。连改装车也管严了,得提交改装证明,没资质的根本拿不到许可证。
这政策不是突然来的,9 月就出过纯电出口要许可证的规定,这次是补刀。主要是之前的乱象太伤品牌了:倒爷把理想 L9 国内 40 万卖到俄罗斯 90 万,比亚迪宋 PLUS 比官方价低近 10 万,卖完就不管售后,电池坏了没人修,智能驾驶用不了,最后锅都甩给 "中国制造"。
![]()
乘联会崔东树说得实在,这政策就是堵低价套利,倒逼行业从 "拼价格" 变 "拼服务"。对咱们消费者和行业来说是好事:海外市场不被低价搅乱,新车出口的溢价能保住,长期还能树立靠谱的品牌形象。
当然短期有影响,那些靠 "新车变二手" 赚快钱的倒爷肯定难受,最近上海、新疆口岸已经有商家在抛货了。但对正经做二手车出口的企业是利好,规则清晰了,劣币被淘汰,反而能踏实做市场。
![]()
总的来说,这不是要封死二手车出口,而是要 "刹车调姿"。毕竟中国汽车都成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了,总不能靠灰色操作走捷径,规范下来才能走得更远。你们觉得这政策能根治乱象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