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3日上午,十五运会花样游泳比赛在江门体育中心游泳馆正式拉开战幕。当所有人的目光聚焦于泳池中运动员的优美姿态时,来自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邝熙彤,也已在自己的“赛道”上准备就绪。她从多日的备战状态切换至实战,化身那个“与时间赛跑”的人——一名赛事成绩处理专员,用自己的脚步确保每一份成绩的准时送达。
在十五运会江门赛区,像邝熙彤这样的青年志愿者每天有十多位。他们来自江门多所高校,经过系统培训,掐着秒表,奔跑在花样游泳、U20女排、男子排球等不同项目的赛场之间。虽不在聚光灯下,他们却是赛事顺畅运行不可或缺的“毛细血管”,共同构成了成绩传递链路中最快、最稳的“双腿”。
![]()
在十五运会江门赛区,每天都有像邝熙彤掐着秒表的赛会志愿者,他们奔跑在赛场之间,保障赛事顺利运作。团江门市委供图
与时间赛跑的“三分钟”
邝熙彤的工作是一场精密的读秒行动。“从裁判席取成绩单,送到成绩分中心核对,再冲到播报台,全程不能超过3分钟。”她形容,整个过程必须“零延迟”。为了这三分钟,她提前三天接受培训,摸透了场馆的最短路线,甚至连日常的校园跑都成了她的“秘密训练”,“保证送成绩时又快又稳”。
![]()
邝熙彤的工作是一场精密的读秒行动,她要在赛事结束后3分钟内完成赛果传递所有流程。团江门市委供图
同样的时间压力也落在男子排球赛场的吴悠悠身上。这位来自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的“小海豚”志愿者,身兼观众服务与赛事成绩传送双职,但核心使命同样是在比赛结束半个小时内,“快、准、稳”地打通成绩传递的“最后一公里”。
“每天大概有3场比赛,每场比赛可能要跑两三趟,总体下来一天大概跑六七趟。”她描述道。最惊险的一次,比赛结束后场馆内人流汹涌,与她规划的“最短路径”严重冲突。“我只能一边快速规划,一边礼貌地请观众避让,拼尽全力赶往竞赛管理办公室。”当看到成绩顺利打印、确认所有信息无误的瞬间,她感觉“一路上的紧张和奔波都值了”。
这份“快”的背后,是极致的准备和自发的努力。吴悠悠和伙伴们接受了多达18门的系统培训,从场馆动线到应急预案,甚至自发开展体能训练。而邝熙彤则总结出“三个检查、三个确认”的独门秘籍,时刻提醒自己“慢一秒就误全局”。
脚步之下,是沉甸甸的责任
在U20女排赛场,来自五邑大学的李俊佑是独自承担一个场馆全天6场比赛成绩传递的志愿者。他的工作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但“尽快”是无形的指令。他的步数记录直观地反映了工作的强度——第一天,他走了三万八千步,在同为志愿者的伙伴中位列榜首。
他的挑战不在于绝对的速度,而在于繁杂与细致:每天要收集9张不同的英文表格,A4纸上字迹密密麻麻,有些表头还极为相似。“差错倒没有,但惊险时刻遇到过。”他回忆,有一次主副馆比赛几乎同时结束,他迅速决断,先打印了最重要的主馆成绩公告,请技术代表签名,随后利用裁判开会的间隙在门口等待补签,并趁这个空当飞奔至副馆收取成绩单。这套流畅的应急操作,确保了成绩传递的万无一失。
![]()
在U20女排赛场上,李俊佑的挑战不在于绝对的速度,而在于繁杂与细致。团江门市委供图
“这份工作看似流程化,却特别考验细致和认真的态度。”李俊佑说。他总结的心得是:掌握比赛节奏、积极沟通、仔细核对。他深刻地体会到,作为青年志愿者,真正的专业在于严谨执行流程,更在于用心理解每个环节的意义。“每一张表格背后,都是运动员的拼搏与赛事的公信力。”
而这,也正是所有“最快双腿”共同的信念:用奔跑守护着比赛的公正与顺畅。当赛事落幕,掌声之外,赛场之下,这群青年志愿者用最快的双腿,跑出了一条无声的赛道。那里没有奖牌,却承载着同样的热爱、责任与闪耀的青春。
编辑 | 蓬江发布编辑部
来源 | 南方+记者 黄烨倩 通讯员 吴中垚 麦嘉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