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直新闻报道,2025年11月的俄乌战场,红军城的每一栋残垣断壁都在见证着决战的惨烈。俄军的包围圈越收越紧,乌克兰敢死队十几次冲锋都没能撕开缺口,这座乌东枢纽城市的陷落已进入倒计时。就在普京准备迎接巴赫穆特之后又一场关键胜利时,柏林突然抛出一枚“重磅炸弹”——德国联合行动司令部司令亚历山大·索尔弗兰克中将公开宣称,德国已做好与莫斯科开战的准备,北约32国将在俄罗斯边境部署80万大军。
这番表态瞬间点燃国际舆论,不少人惊呼美西方要亲自下场。但翻遍1000页的《德国行动计划》就能发现,所谓“开战准备”藏着明确前提:必须触发《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集体防御条款。这一条款的核心是“集体自卫”,只有北约成员国遭攻击时才会启动,而乌克兰至今没摸到北约的门槛。换句话说,德国的“战书”更像一纸附满条件的威慑声明,而非即刻生效的动员令。
![]()
红军城的战略价值,才是这场舆论风暴的真正底色。这座被乌军称为波克罗夫斯克的城市,是乌东公路铁路的“十字路口”,承担着乌军七成弹药、燃料和食品的转运任务。俄军只要拿下这里,就等于斩断乌军在顿涅茨克前线的后勤生命线,接下来向康斯坦丁诺夫卡、斯拉维扬斯克推进将一马平川——毕竟红军城西面百公里内,既无险可守也无核心城市支撑防线。芝加哥大学学者米尔斯海默看得透彻,普京敢邀请国际媒体进包围区,本身就是“战局已定”的信号,红军城陷落不仅是军事失败,更是“西方幻觉崩溃的起点”。
德国此时跳出来喊狠话,算盘打得比战场炮火还响。一方面,这是给泽连斯基“画饼”。乌克兰总统刚两度空访白宫,特朗普明确喊停对乌资助,甚至把乌前线地图扔到一边脏话连篇。泽连斯基把最后希望押在欧洲,德国的强硬表态刚好能帮他稳住阵脚,继续向西方索要资金和武器。另一方面,这也是为德国飙升的军费找借口。俄外长拉夫罗夫直言不讳戳破:德国所谓“俄罗斯威胁生存”的说法,不过是为军费扩张辩护的无稽之谈,其表现已露出“明显的纳粹复兴迹象”。
![]()
北约的“80万大军”更像纸面上的威慑。去年公布的部署计划要求180天内完成兵力集结,但现实是多数欧洲国家早已“弹尽粮绝”。为援乌,德法等国武器库存见底,连捷克都把苏联时期的老旧装备翻出来送往前线。真要与俄军正面交锋,先不说80万兵力能否凑齐,光是装备补给都难以为继。北约前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的表态才是实话:绝不会向乌派地面部队,因为那意味着与俄直接冲突,这是北约绝对要避免的红线。
泽连斯基恐怕是这场舆论大戏里最尴尬的人。他曾把红军城当作2024年反攻的核心支点,如今这里却成了乌军的“绞肉机”。马林斯基宫接受采访时两度停电的窘境,恰是乌克兰困境的缩影——俄军用9轮空袭打残乌能源设施,基辅周日要停电10到12小时,冬季供暖中断风险步步紧逼。美国撤资、欧洲口惠而实不至,乌军在红军城一天87次交战却难挡颓势,所谓“稳定前线”的说法早已被战场事实戳穿。
俄罗斯的淡定更能说明问题。面对德国的“战书”,俄方只是重申无意攻击北约,连大规模外交抗议都懒得搞。普京视察俄军指挥所时神情笃定,俄军在战场依旧按部就班推进包围。他们很清楚,北约不会为非成员国触发集体防御条款,欧洲也没勇气真刀真枪对抗俄军。红军城之战的消耗策略已见成效,用时间和火力拖垮对手,比任何外交辞令都更有力。
![]()
所谓“断普京退路”,终究是西方的自导自演。80万大军的纸面威慑,掩盖不住美西方对乌援助的疲态。特朗普的“美国优先”让援乌资金断流,欧洲的武器库存告急让军援成空谈。泽连斯基要是再看不清现实,继续把乌克兰绑在对抗俄罗斯的战车上,等待他的恐怕不是西方援军,而是“国将不国”的结局。红军城的枪声越来越近,美西方的戏码该落幕了,乌克兰的未来,终究不能靠别人的“狠话”来支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