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2
11月13日,由加拿大主导召集的G7外长会议正式召开,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与加拿大七国外长齐聚一堂。这场名义上旨在探讨全球治理与国际安全议题的多边对话,实则暗流涌动,各方虽未公开剑拔弩张,却在议程设置与闭门磋商中悄然将焦点对准中俄两国。
![]()
3
从会后发布的模糊声明到私下传递的协调立场,清晰透露出七国正试图通过集体行动,在国际舆论场中构建对中俄的战略围堵态势。他们以“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为名展开讨论,实则将地区安全、经济合作等广泛议题与中俄事务强行挂钩,赋予其地缘对抗色彩。
4
在西方主流叙事中,中国与俄罗斯早已被视为一体两面的“战略对手”,仿佛两国命运相连、行动同步。G7此次看似逻辑混乱却又步步推进的操作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战略图谋?
![]()
5
G7的“小算盘”
6
此次会议并未局限于传统七国范围,反而主动扩大参与圈层,特别邀请了八个被其认定为“立场契合”的伙伴国——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韩国以及乌克兰列席会议。
7
值得注意的是,受邀名单中包含印度、巴西、南非等金砖国家成员,唯独作为金砖核心创始成员国的中国与俄罗斯被彻底排除在外,全程未能参与任何环节。
![]()
8
这种明显带有选择性的参会安排,早已突破常规外交会议的邀请准则。G7一方面积极拉拢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发展中大国,另一方面精准规避中俄,意在打造一个具有明确指向性的排他性政治联盟。
9
其真实意图昭然若揭:通过整合意识形态相近、战略利益趋同的力量,形成对中俄的舆论压制与外交孤立,借“选择性多边主义”之名,行阵营化对抗之实。这场扩容后的外长会,自启动筹备阶段起就已打上鲜明的地缘政治烙印。
![]()
10
而此次会议最关键的布局之一,便是为日本提供公开的政治背书。当前中日关系因日方在涉台问题上的错误言行陷入高度紧张,东京方面屡次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底线,公然干涉中国内政,引发中方强烈抗议与严正交涉,双边氛围持续恶化。
11
在此敏感时刻,G7迅速借会议平台释放协同信号,其立场倾向不言自明。最终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七国刻意使用“坚决反对任何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行为”“反对以武力或胁迫手段达成目的”等措辞,并将台海、南海、东海等中国周边敏感海域纳入所谓“必须保障和平稳定”的范畴。
![]()
12
此类表面中立的表述,实则避重就轻,刻意忽略日本挑衅行为的本质,转而用含糊语言影射中国正当维权行动,实质上是在为日本开脱责任,助其缓解外交孤立压力。
13
作为直接受益方,日本外相立即作出回应,表示全力支持G7声明内容,强调将继续与七国集团及受邀伙伴深化协作,依托多边机制巩固自身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地位。
![]()
14
这种“集团发声+个体呼应”的默契联动,充分暴露出此次会议服务于日本地缘利益、牵制中国的深层动机。“维护地区稳定”不过是掩盖集团对抗的真实遮羞布。
15
另一方面,G7也借此机会为自己增强战略底气。面对中国始终恪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承诺、且核力量规模远小于美俄的事实,G7仍宣称“中国核武库扩张速度前所未有”,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更专门提及此点,仿佛中国提升防御能力本身即构成威胁。
![]()
16
对于俄罗斯,G7则继续要求其停止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同时承诺持续向基辅输送军援与财政支持,仿佛莫斯科必须无条件服从西方意志。
17
尤为讽刺的是,联合声明中虽提及“重申一个中国政策”,但紧随其后便强调“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这种双重话语结构看似平衡,实则暴露了典型的言行割裂,将虚伪的外交操弄展现得淋漓尽致。
![]()
18
中国的“反制剧本”
19
面对G7这套组合拳,中国并未退让,而是果断推出自己的应对方案。外交层面,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于11月14日明确表态:台湾事务纯属中国内政,绝不容许任何外部势力插手干预!G7相关言论严重违反国际法基本原则,向“台独”分裂势力释放危险信号,中方已就此向有关国家提出严正交涉。
20
这一强硬回应清晰传递出北京的底线:谁想染指中国主权,谁就必须承担后果。
![]()
21
军事层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055型万吨级驱逐舰“鞍山舰”率领编队,于11月12日至18日在西太平洋海域执行例行训练任务,涵盖对海精确打击、防空反导拦截、联合反潜作战等多项实战化科目。
22
日本派出服役多年的“夕雾”号护卫舰进行跟踪监视,中方舰艇随即通过国际通用频道表明立场:本次行动属于年度既定计划,完全符合国际法规范,目的在于提升捍卫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的能力。
![]()
23
此举不仅是对外部监视行为的有力回击,更是向地区释放明确信号:无论外界如何施压,中国都有足够能力守护自身权益,任何窥探都将徒劳无功。
24
G7的“内部分歧”
25
尽管G7展现出统一对外的姿态,但这股“联合施压”的势头实则建立在脆弱共识之上,内部早已裂痕遍布,所谓的团结更多是表演性质的外交包装。
![]()
26
在国防开支问题上,美国近期不断施压,要求G7及北约盟友将军事支出提升至GDP的5%,远超此前约定的2%标准。这一激进提议立即引发部分成员国强烈反弹。
27
加拿大受制于国内经济复苏乏力与社会福利支出压力,难以承受大幅增加军费带来的财政负担;意大利则因国内政治僵局与高额公共债务,对追加防务预算持审慎态度。
![]()
28
两国的抵制态度凸显出G7在安全成本分摊上的根本矛盾:美国追求全球霸权维持,而其他成员更关注本国实际利益与民生需求,两者难以调和。
29
巴以冲突的持续激化,进一步撕开了G7内部的立场鸿沟。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基于中东战略布局与国际道义考量,主张承认巴勒斯坦国,认为这是实现停火与长期和平的关键步骤。
30
然而美国始终坚持偏袒以色列,拒绝承认巴勒斯坦国家地位,甚至动用外交手段阻止盟友推动相关决议,执意将以色列安全置于绝对优先位置。
31
这种核心成员之间的直接对立,彻底打破了G7“统一发声”的表象,暴露出各国在全球热点问题上的深层战略分歧。
32
即便是在高调渲染的“对华制衡”议题上,G7成员国之间也远未达成真正共识。表面上看,各国纷纷附和“警惕中国影响力”的论调,实则各怀心思。
33
美国意图拉拢盟友共同遏制中国崛起,以延缓自身霸权衰落;欧洲国家希望在经贸领域保持对华合作的同时,在安全议题上适度迎合华盛顿;日本则谋求借助G7平台强化其在亚太的地缘话语权,针对性压缩中国战略空间;而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则担忧过度对抗将损害对华经贸关系,“反华”表态往往停留在口头层面。
34
这种“貌合神离”的状态,使得G7的对华政策缺乏实质执行力,看似声势浩大,实则经不起现实考验。类似操作此前已有先例——无论是广岛峰会还是慕尼黑安全会议,均采用“干涉内政+抹黑军力+拉拢盟友”的三段式套路,但结果无一例外归于失效。
35
中国照常推进经济发展,坚定实施国防现代化,该反击时毫不迟疑。G7的老把戏在中国面前早已失灵。
36
结语
37
G7这场名为“全球治理”实为“反华围猎”的外长会议,终究只是一场自说自话的外交秀。中国始终保持清醒认知与战略定力,不会因外界喧嚣而改变发展节奏。
38
该抓经济就聚精会神搞建设,该强军备就坚定不移推改革,该亮剑时就果断出手回击。G7那一套陈旧的地缘博弈逻辑已经过时,中国的综合国力与战略韧性足以化解任何外部遏制企图。
39
我们只需稳扎稳打走好自己的路,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G7若执意折腾,那就让他们继续演下去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