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玩竞技游戏的玩家没有不痛恨外挂的吧,特别是外挂重灾区的FPS。不过,最近《三角洲行动》的外挂圈却传出不少"跑路"消息,可谓大快人心。
![]()
这事也挺反常,腾讯Q3财报公布了《三角洲行动》9月国服日活超3000万,其中PC端用户超过1000万,三季度流水位居行业前三,在这个时间段正是外挂最好赚钱的时候,怎么反而做不下去了?这背后,其实是《三角洲行动》的一套组合拳在发力。
首先,治理外挂得从根上下手,《三角洲行动》的做法是从技术底层就把外挂的路堵死。
游戏采用的反作弊预启动检测,会在游戏启动前通过硬盘扫描拦截第三方作弊软件,把威胁扼杀在摇篮里。针对更难对付的物理外挂,官方联合微软推出CPU虚拟化功能,通过开启系统硬件安全特性来对抗DMA这类硬件级外挂设备。
![]()
(启动这些反作弊功能才能开游戏)
而S7赛季上线的"数据密钥"系统则再加一道保险,让游戏运行时的所有关键数据都处于动态加密状态。这样一来,外挂即便读取到数据也全是乱码,透视、自瞄等功能直接失效。
![]()
其次,就是大幅拉高开挂的成本和风险,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先说成本。外挂要测试、要销售,都需要大量账号。现在游戏推出的"扫脸验证"机制一旦检测到异常数据,立即强制人脸识别。黑号、租号、盗号全过不了关,养号成本直线飙升。
再说代价。狠一点就是“封脸行动”以及封机器码,前者把同一实名下所有账号将连带十年封禁,后者直接把主板拉入黑名单再也没法启动游戏。
![]()
再加上官方的封禁速度也在提速,根据数据显示,《三角洲行动》S6赛季40天就封禁超90万个账号,拦截作弊行为超500万次,一系列的严打让外挂团队利润缩水。
![]()
最要命还得是法律让风险性质变了。今年3月,腾讯安全团队联合开封警方端掉了一个《三角洲行动》DMA外挂制作团伙,涉案人员直接刑拘。罚钱能接受,坐牢就得掂量了。
![]()
在打击供给端的同时,《三角洲行动》也在需求端下功夫,通过优化游戏生态化来减少玩家的开挂动机。
例如追缴外挂玩家的装备,防止黑装备流入市场;给受害玩家发放补偿,有效降低外挂的实际伤害。当被外挂击败也能拿补偿,"买外挂报复"的冲动自然也会减弱。
![]()
再者是优化游戏的长期体验,推出"适应"级地图帮新手熟图,赛季任务不再强制高难度,热门地图航天基地改版解决堵桥等老问题。这些动作放一起,官方想把《三角洲行动》长线运营的决心还是有目共睹的。
![]()
因此不难发现,传统反作弊是"堵漏洞",发现一种封一种,本质是被动防守。而《三角洲行动》这套组合拳直接换了个思路,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被动防守,而是结合了主动出击。所以当外挂从"低风险高回报"变成"高风险低回报"的生意,这个困扰游戏行业多年的顽疾,可算是被正义压制了一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