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我们每件产品都是创新品!”在宁国经开区,四方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曼的话,道出了园区企业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共同路径。如今,该区一批企业正通过技术突破、产品创新、产学研合作,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走进四方精工精加工生产车间,数控机床正精准检测汽阀产品性能。作为国内汽轮机主机厂长期核心配套商,这家企业20余年深耕发电机零部件研发,累计交付配套产品超20万件,非标特种阀门装配成套能力达456台,还具备丰富的现场“快反”服务经验。
“依托高精度设备,我们实现了调门壳体等零部件的毫米级精加工。”吴曼介绍,作为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四方精工不仅拥有先进生产设备,更紧抓产学研合作机遇——2002年起与中国航天长江动力集团合作,2020年牵手中国科学院热物理研究所,目前已手握5项发明专利、28项实用新型专利。
随着订单持续增长,四方精工2024年底启动新厂区建设,今年4月正式投产。“今年销售额预计突破1亿元,明年产能释放后有望达2亿元,为进军发电机整机领域打基础。”吴曼信心满满。
在安徽望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车间,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锻铝控制臂总成不断下线。这家2022年投产的企业,三年间实现销售额“三级跳”:从1.5亿元到5.56亿元,再到2024年突破10.17亿元,2025年预计达12.8亿元。
亮眼成绩背后,是持续的创新投入。“我们组建40余人研发团队,获7项实用新型专利,还拿过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公司总经理刘军说,企业构建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引入自动化温控锻造、视觉检测技术,从原材料检测到成品试验全自主完成。如今,其锻铝合金控制臂总成打入理想、比亚迪等头部车企供应链,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技术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企业创新活力的迸发,离不开园区的引导与支撑。近年来,宁国经开区以需求为牵引、企业为主体,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应用,全区80%以上规上企业与清华大学、中科大等高校院所建立合作。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宁国经开区累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77%。从四方精工的“零部件创新”到安徽望锦的“赛道突围”,园区企业正以科技创新为笔,书写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宁国答卷”。(刘亮 章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