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蚩尤##苗族##三苗#“禹伐三苗”后,三苗部落消失后,三苗人有三个去向,其中一个就是形成了我们后来的少数民族,比如苗族,但为什么苗族会将九黎的首领蚩尤视为先祖呢?这要两场上古战役开始:一场是从黄帝与蚩尤打的一场“涿鹿之战”,一场是大禹与三苗的战争。
![]()
祭蚩尤是苗族风俗
三苗是蚩尤后裔和九黎部落的分支
三苗的源头可追溯至5000年前的九黎部落,其首领蚩尤与炎黄二帝并称“中华三祖”。九黎部落当时活跃于黄河流域,以“兴农耕、冶铜铁、制五兵”闻名,是早期华夏文明的重要推动者。
![]()
涿鹿之战是上古部落间的终极大战
蚩尤在涿鹿之战中被黄帝打败战死,他带领的九黎部落逐渐分化:战败后,一部分九黎人被俘为奴,也就是“黎民”一词的最早由来,后期同化成为华夏族的组成部分。
![]()
湖北屈家岭遗址就是三苗聚居区
另外一部分九黎人向南迁徙至长江中下游,形成了“三苗”部落联盟,以洞庭湖、彭蠡湖(今鄱阳湖)为中心,在距今5000多年前,目前的湖北屈家岭一带形成新的聚居区,而三苗联盟是以九黎后裔为主体,同时吸纳了其他南方部落(如“有苗”“苗民”)。《尚书·吕刑》明确记载:“三苗,九黎之后。”所以三苗与九黎的血脉联系紧密,是蚩尤文化的延续。
![]()
苗蛮部落与华夏部落战争多年
尧舜禹的三代征伐并分化三苗
距今四千多年前,随着三苗部落的不断壮大以及尧舜的华夏集团扩张需要,双方不可避免地多次发生冲突与战争,而且历经尧舜禹三代的多场战争,三苗可谓屡败屡战!
![]()
尧舜禹三代讨伐三苗
第一代:尧帝时期,三苗被征讨,战败后部分被流放至“三危”(今甘肃敦煌一带),部分退守江汉平原。
![]()
三苗放逐三危的路线图
第二代:舜帝即位后,决定通过分化策略削弱三苗势力:流放共工至幽州(北方);放逐欢兜至崇山(今湖南张家界);窜三苗至三危(西方);殛鲧于羽山(东方)。
![]()
位于敦煌的三危山比较荒凉
第三代:大禹时期,三苗再度崛起,再度与中原爆发激烈战争。禹历时70天击败三苗,这次战况相当惨烈,从此三苗被彻底打没了。
然而三苗的族人并没有消失,他们到底都去了哪里?为什么后世说三苗是楚人以及苗族的祖先的呢?据学者考证及分析,禹伐三苗后,三苗人分为三支:一支北迁至西北,融入西戎;
一支在江汉平原上的归顺华夏,被同化,成为了楚人的祖先来源之一。比如在楚国出土的文物中,凤的形象非常丰富,是楚文化的特征之一,“九头鸟”也用来形容湖北人,这都与九夷、三苗部落也多以凤鸟为图腾有关。
![]()
楚地以凤为特点
另一支族人沿长江向西迁徙,进入云贵高原及周边山区(今贵州、云南、湖南、广西等地),逐渐形成现代苗族的分布格局。
我们发现,秦汉以后,史书中开始出现“武陵蛮”“五溪蛮”“长沙蛮”等族群,这些族群主要分布在今湘西、黔东、鄂西等地,被学者普遍认为是三苗南迁后的后裔。唐宋以后,“苗”逐渐成为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并逐步发展为今天的苗族。
![]()
石家河遗址出土的玉凤
在湘西、黔东等地的考古遗址中,出土了大量与湖北三苗石家河文化相似的陶器、玉器和葬俗,说明苗族先民与三苗文化有直接的传承关系。
现在苗族保留了很多三苗与九黎的文化
在苗族自身浩如烟海的《古歌》和迁徙史诗,都提到祖先曾生活在“水乡泽国”(与三苗的洞庭、彭蠡地理相符),因战败而渡过江河(清水江、乌江等皆以“河”代指长江),向西南山区迁徙。
而在迁徙过程中,三苗后裔与当地原住民(如侗族、布依族等)融合,同时保留了九黎的文化传统(如图腾崇拜、农耕技术、铜鼓文化等)。
![]()
蚩尤在苗族的传说
所以现代苗族普遍认同三苗为其祖先,许多苗族史诗、传说(如《苗族古歌》)都讲述了祖先从北方迁徙至南方的历史,与文献中的三苗南迁相呼应。
![]()
苗族祭拜蚩尤
现在的苗族里仍流传着蚩尤的传说,将其视为始祖,比如“祭尤节”是苗族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祭奠苗族古歌传颂的祖先蚩尤,会开展一系列的祭祀活动,2007年入选贵州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祭尤节
现代苗族将蚩尤视为始祖后,还在口传史诗、祭祀、服饰等文化中保留了对蚩尤和三苗的记忆。
湖北石家河文化(三苗文化)中,牛形器物、牛首纹饰频繁出现,那时牛已经是三苗的重要图腾之一,而现在的苗族至今保留牛崇拜,如“牛王节”“祭牛神”等习俗,苗族银冠常以牛角造型,象征祖先蚩尤。
![]()
苗族银冠多以牛角造型
比如枫木在苗族神话中是重要的图腾之一。传说蚩尤被黄帝打败后,他的桎梏化作了枫木。至今,一些村寨仍视枫树为护寨树,象征着保护和繁荣。
比如至今苗族保留了九黎时期的图腾崇拜,和三苗一样,苗族的“百鸟衣”、蜡染、刺绣中大量出现鸟纹,尤其是“凤鸟”“锦鸡”形象,用于祭祀和节庆,象征祖先神灵。
![]()
苗族的“百鸟衣”
现代苗族节庆(如苗年、龙船节、祭祖仪式)中,图腾符号随处可见,与三苗时期习俗一脉相承。
总之,苗族的宗教信仰(如祖先崇拜、自然崇拜)、服饰、节庆(如苗年、芦笙节)等,都能在三苗文化中找到影子。
就这样,在禹伐三苗之后,三苗瓦解后,其先民向南、向西迁徙,在数千年的历史中,相对独立地发展,并可能融合了西南地区的一些其他土著文化元素,最终在唐宋以后,形成了具有高度自我认同的“苗”族,并在元明清时期基本确定了今天的分布格局。
感谢阅读。欢迎留言转发分享。关注李李,持续更新《华夏寻根》系列!
关注李李,点击头像查看系列全部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