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纺织工业面临成本重构、可持续压力与消费个性化三重挑战的十字路口,中国纺织业如何穿越迷雾,锻造下一阶段发展的核心引擎?
在10月末举行的2025纺织服装标准与质量管理大会上,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中联品检集团董事长伏广伟博士,在其题为《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品质与管理》的主旨演讲中,给出了清晰的论断:数字化转型,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题”,而是关乎行业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必答题”。
![]()
会后,伏广伟博士接受了《中国纺织》的独家专访,深入解读了在数字经济浪潮下,品质管理的深层变革与实现路径。
从“标准”到“数字”:
品质内涵的进化
“我们过去谈质量,核心是‘符合标准’。但今天,这远远不够。”伏广伟的开场白形象而深刻,“当下消费者手持的是一份‘开放命题’。他们不仅关心这件衣服是否‘合格’,更关心它是否独特、是否环保、是否有故事、是否能与他们的生活方式同频共振。”
在伏广伟看来,这种从“标准答案”到“开放命题”的转变,正是“品质”内涵在数字时代的一次核心升维。品质不再仅仅是“符合规范的耐用性”,更是一种“可感知、可交互、可追溯的体验与信任”。“你比如说,一件附着碳足迹数字标识的风衣,其价值不仅在于保暖,更在于它所传递的绿色承诺;一件能监测心率、调节温度的智能运动服,其价值已超越了织物本身,成为一个移动的健康管理平台。”伏广伟举例道。
“全球纺织业的竞争格局正在重塑。我们的对手,不再是单一的成本优势或品牌积淀,而是能否快速响应并引领这种价值诉求的变迁。”伏广伟指出,全球纺织业正面临从“成本导向”到“价值导向”的关键转折。中国纺织业强大的供应链体系为产业发展锻造了强健的身体,而数字化赋能下的品质创新,正是驱动中国纺织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大脑与神经”。
产业的蜕变:
在数据流中重构价值逻辑
“数字经济对行业的影响,绝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一场触及根本的价值体系重构。” 伏广伟进而指出,这种重构正清晰地沿着三个方向展开,从根本上改变了纺织业的竞争范式。
首先,全产业链正在经历一场“透明重构”。他指出,从一根纤维到一件成衣,数字链条正在将以往各环节间的“信息黑箱”逐一打通。数字技术的核心作用在于“打通”,将全产业链编织成一张实时反馈、协同优化的神经网络。“这带来的不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为应对全球市场对绿色、透明供应链的硬性要求,打下了基石。未来,无法实现溯源的产品,可能会被排除在高端市场之外。”伏广伟补充说,这种透明化更使得从源头到终端的实时优化和精准管理成为可能,这是实现绿色低碳和精益生产的基础。
其次,“小单快反”从趋势变为常态。伏广伟特别强调了消费端“拒绝同质化”这一根本性转变。“‘小单快反’、‘C2M定制’不是一阵风,而是消费主权崛起后,市场规律的必然体现。”他以温州庄吉集团的智能制造平台为例,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一个订单数据从云端下达,驱动生产线自动调配资源,完成从面辅料选择到成衣制作的个性化生产。“这彻底颠覆了‘先生产、再销售’的传统逻辑,转向‘先锁定需求、再精准制造’。质量管理的对象,也从‘批量’变成了‘单件’,这是对体系极限的考验,也是通向‘品质自由’的必经之路。”
最后,质量管理的“范式革命”。“传统的质检,好比‘消防队’,火灾发生后才奋力扑救,损失已然造成。而数字质量体系,则让我们有能力成为‘气象局’”伏广伟笑着描述道,“通过布设密密麻麻的‘数据传感器’,我们能够预测哪片‘云’可能会下雨,从而提前防范,实现从‘被动管控’到‘主动预防’的范式革命。”在他看来,这场变革的本质,是让质量管理从后端走向前端。当质量数据能够实时驱动生产决策时,质量管理便从一个成本部门,蜕变为直接创造价值的核心环节。
品质自由:
在规则的框架内跳好创新之舞
在记者过往的采访中,“品质自由”是伏广伟多次提及的概念。身处数字时代,这一概念又将如何落地?
“自由并非毫无边界,而是在更高维度的体系中游刃有余。”面对记者的提问,伏广伟如是说。
在其看来,品质自由,首先建立在“透明的信任”之上。从品质溯源系统的角度而切入,当一位消费者拿起手机,扫描一件羊绒衫的二维码,便能了解到它来自内蒙古的哪片牧场,经历了怎样环保的染色工艺,最终如何抵达自己手中——这种极致的透明,是建立品牌信任的最高级形式。
同时,他认为区块链等技术正在重塑行业的“信任基础设施”。“传统的纸质认证证书,流程繁琐且易损易伪。而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化认证,实现了流程线上化、结果不可篡改、查询便捷化。这极大地降低了诚信企业的合规成本,让‘良币’能够被市场快速识别和青睐,从而提升整个行业的公信力与健康度。”伏广伟描述说。
前行之路:
以数据为罗盘,务实启航
面对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尤其是广大中小型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畏难情绪,伏广伟的建议务实中不乏与创业者之间的共情。
“我从不鼓励中小企业,去追求一步到位、大而全的‘颠覆式’转型。”他指出,核心在于抓住“数据驱动”这一关键,从最痛的痛点切入。“比如,如果你的企业最头疼的是出厂检验效率低、误判率高,那么就从引入一套AI视觉检测设备开始。如果你的问题是内部信息不畅,那就从打通销售订单与生产排期的数据流开始。”
伏广伟形象地将数字化转型比作一场“马拉松”,而非“百米冲刺”。“企业完全不必为自己没有‘全副武装’而焦虑。重要的是迈出第一步,在实践中积累数据、培养人才、优化流程,从而‘分步推进,逐步升级’,最终水到渠成地实现全链路的数字化协同。”
采访尾声,伏广伟的目光平和而坚定。“质量,是纺织工业永恒的生命线。而数字化,是为这条生命线注入了新的智慧和活力。我们所探讨的一切,最终目的是构建一个更加透明、高效、可信的纺织产业新生态。这条路固然充满挑战,但它也是中国纺织业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必修课。当前,行业正以一种更为清醒、稳健的姿态,手握数字经济的罗盘,在品质革命的深水区中,坚定航向,破浪前行。在这条路上,我们既是探索者,也是答卷人。”
更多内容丨尽在《中国纺织》杂志
![]()
![]()
![]()
![]()
![]()
![]()
![]()
![]()
![]()
![]()
![]()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