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人行道走起来,心里踏实多了!以前路边停满了车,我们买菜的、带小孩的,只能走到马路边上,车子一过,心都提到嗓子眼。”家住云龙大道的王阿姨拎着刚买的菜,走在宽敞整洁的人行道上,脸上的笑容格外灿烂。
王阿姨口中的变化,正是重庆九龙坡区公安分局近期在停车治理中交出的一份“民生答卷”。曾经困扰市民的“停车难、行路难”问题,正通过一系列“接地气”的精细化治理措施,悄然改变着这座城市的角落,温暖着百姓的日常生活。
![]()
(供图:九龙坡区公安局)
一幕幕“堵心”场景,如今换了新颜
对于家住铂云府小区的李先生来说,每晚开车经过云龙大道下穿道,曾是一次小小的“冒险”。“那个下穿道里光线暗,好多网约车、货车停在里面休息等单,双车道硬是挤成一个车道,每次经过都得捏一把汗,生怕追尾。”
如今,这条曾被戏称为“天然车库”的下穿道,违停车不见了踪影,车辆通行井然有序。“现在视野开阔,开过去心里有底,安全感大大提升!”李先生的感慨,道出了许多市民的心声。这背后,是九龙坡交管民警们不间断的高频巡逻和深入企业的源头劝导,用“严管”的决心换来了道路的畅通与平安。
同样换了新颜的,还有城市里的“毛细血管”——人行道。过去,“僵尸车”霸位、车辆挤占人行道是常态,王阿姨的“绕路买菜”经历是无数市民的缩影。而现在,通过“社区网格员发现—镇街劝阻—交管查处”的三级联动,人行道回归了本来的功能,老人可以安心散步,孩子可以放心嬉闹,城市的面貌也因此更加清爽。
![]()
(供图:九龙坡区公安局)
“堵”不如“疏”,闲置地块“变身记”
如果说严查严管是治标的“堵”,那么增加供给就是治本的“疏”。九龙坡警方深谙此道,将目光投向了那些被遗忘的城市角落,上演了一出出闲置地块的“变身记”。
在中梁山街道中央国际公园小区外,一片曾被居民开垦种菜的闲置地,如今已是绿树环绕、拥有196个车位的标准化停车场。居民们告别了过去在小区门口人行道上“见缝插针”停车的日子。
在二郎街道蓝光·彩云府小区旁,昔日杂草丛生的荒地,摇身一变成了业主们赞不绝口的便民停车场,“抢车位大战”成了过去时。
在充满艺术气息的黄桷坪,军哥书屋旁陡峭的崖壁,也被巧妙地改造成了停车场。远道而来的文艺爱好者们,再也不用为“停车难”而烦恼,可以更从容地沉浸在这片艺术热土的魅力之中。
![]()
(供图:九龙坡区公安局)
从一个隐患重重的下穿道,到一条条畅通无阻的人行道,再到一个个“无中生有”的停车场……九龙坡警方正在用“绣花针”般的功夫,精细描绘着城市的治理蓝图。这不仅仅是道路秩序的改善,更是对民生需求的积极回应。一场“疏堵结合”的治理行动,正在将“堵心路”变成“舒心路”,让每一位市民在安全、有序、便捷的出行环境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