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1月12日,通城县人才家园路演厅内智慧激荡、思维碰撞,2025年湖北·咸宁第八届“南鄂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大健康与生物医药赛道复赛在此正式开赛。来自全国的14个高水平创新创业项目同台竞技,通过“10分钟路演 5分钟答辩”的紧凑模式,围绕技术突破、临床应用与市场前景展开激烈角逐,共同勾勒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图景。
本次复赛聚焦大健康与生物医药领域核心创新,参赛项目覆盖精准医疗、中药研发、AI诊疗等多个前沿方向。病区患者精准服务平台、体细胞基因编辑动物肿瘤模型和药物评价平台研发、AI赋能的多模态感知中医健康诊疗平台等项目轮番登场,既展现了行业科技广度,更凸显了创新深度。聚焦细胞因子联合检测试剂盒研发的选手王玉坦言,赛场涌现的优质项目让他收获颇丰,并表示“在互相学习中找到了技术突破的新思路”。
赛事的核心价值,更体现在项目与地方产业生态的深度契合。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彭志红带来的“雷公藤甲素‘去毒留效’靶向抗肿瘤药物开发”项目,凭借自主研发的AI模型设计前体药物,攻克传统中药成分毒性大的难题,引发广泛关注。“我们了解到通城拥有1000余亩雷公藤种植基地,这为项目原料供应和深度开发提供了绝佳条件,落地意愿非常强。”彭志红的表述,成为赛事推动产业与人才“双向奔赴”的生动注脚。
而上海康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超细高清无创一次性内窥镜全科室研发和产业化”项目,早已完成从“参赛项目”到“落地企业”的蜕变。项目负责人刘东以“新通城人”的身份回顾历程:“通城优良的营商环境是我们落户的关键,从政策对接到手续办理,通城政府全方位的支持让我们能心无旁骛搞研发、拓市场。”
为让参赛选手直观感受产业基础,组委会特意安排实地考察,组织评委和选手走进湖北瀛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湖北艾舒宝生活用品有限公司及通城县企业创新中心,近距离触摸通城生物医药领域的坚实根基与蓬勃活力。
如何将赛事一时的“流量”转化为城市发展持久的“留量”?通城以“人才强县”战略为核心,打出一套“以赛引才、以策留才、以业聚才”的组合拳。
近年来,通城县深化“高校合作 驻外引才”双轮驱动机制,与武汉理工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共建研发平台,在长三角设立人才工作站,通过“项目带人才”的模式成功引进86名配套人才。政策保障上更是不遗余力,出台涵盖购房、生活、项目扶持的全方位人才政策:购房补贴最高20万元,生活补贴每月最高3500元,项目扶持资金最高500万元,累计发放各类人才补贴超1000万元;同时加大创新创业扶持力度,累计发放青年创业贴息贷款近4亿元。
“通城正全力打造‘三个之城’,以最大诚意迎接英才。”通城县向全国英才发出邀约,“这里是区位优越、机遇叠加的枢纽之城,承接三大都市圈辐射;是产业集聚、创新涌动的活力之城,已投入10.1亿元打造生物医药全链条配套;更是开放包容、近悦远来的人才之城,愿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赛场不仅是智慧交锋的舞台,更是缘分开启的起点,期待与奋斗者携手书写梦想篇章。
秉持“第一是项目、第二是项目、第三还是项目”的总体原则,通城始终将项目落地作为衡量赛事成功的关键标尺。如今,凭借清晰的产业规划、坚实的产业基础与十足的引才诚意,通城已在高层次人才心中种下“机会”的种子,正以开放姿态奋力“通”向未来,期待与英才相互成就、共同“城”就梦想。
来源:咸宁日报
记者:丁伟 通讯员:刘康 周志鹏
一审/编辑:黄亚琦
二审:石丽丽
三审:陈小彬
监制:朱封金
出品: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
![]()
![]()

1.
2.
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