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做房产中介的朋友喝茶,他说手里的二手房挂了半年,降价10万都没人问。末了他突然说:“现在愁房子卖不掉,五年后大家愁的根本不是买不起房,是买不起另外三样东西。”
这话我一开始当闲聊,直到查了2025年人口数据、行业报告才惊觉——这不是随口说的,是真趋势。现在房子的“稀缺性”在降,但有三样东西,会因为需求猛涨、供给跟不上,变得越来越“贵”,甚至普通人够不着。今天把这三样说透,给大家提个醒。
一、第一样:优质医疗资源——“有钱都排不上队”
现在你觉得“看病要等”,五年后可能是“揣着钱都等不到”。
先看数据:2024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超3.1亿,五年后会破3.5亿。但优质医疗资源的增长,根本追不上老人数量的增速——比如三甲医院老年病科,现在全国缺20万医生,五年后缺口会扩到50万;能护理失能老人的护工,现在缺口超100万,五年后只会更缺。
现在挂专家号等一周,五年后可能等一个月;现在住家护工月薪8000,五年后可能涨到1.5万,还得“抢”——年轻人不愿干这行,有经验的护工越来越少。更别说高端服务,比如现在精准防癌体检5000元,五年后可能涨到1万,还得提前半年约。
别觉得“我年轻不用愁”,五年后你父母大概率需要这些资源,你自己也可能“小病等、大病抢”。现在给家人买好商业医疗险、存点“医疗备用金”,比囤房子实用。
二、第二样:顶级教育资源——“不是有钱就能进”
很多人说“出生人口少了,教育不卷了”,这是误区——普通学校可能不卷,但顶级资源会更“贵”。
比如清华北大的名额不会因为出生人口少而增加;一线城市重点中小学,学位还是会“挤破头”。现在花几百万买学区房能进名校,五年后可能学区房没用了,得靠“家长资源+孩子能力+高额学费”才能挤进去。
更值钱的是“个性化资源”:教AI编程、机器人竞赛的老师,现在一小时500元,五年后可能涨到1500元——会这些技能的老师太少,想让孩子学的家长太多。现在你觉得“报班贵”,五年后可能连名额都抢不到。
这不是焦虑:优质教育永远是“少数人的游戏”,出生人口减少只会让顶尖资源竞争更激烈。现在投资孩子的“核心能力”(比如逻辑思维),比买学区房靠谱。
三、第三样:健康的身体——“多少钱都买不回来”
这是最容易忽略,却最值钱的东西。
现在一场大病花几十万,五年后可能花几百万——新药、新治疗技术越来越贵,而你的身体可能“扛不住”。比如现在靶向药一年10万,五年后更有效的药可能要30万;现在干细胞治疗50万,五年后普及但会涨到80万。
更关键的是,身体是“消耗品”:现在熬夜、不运动,五年后可能得高血压、糖尿病,不仅花钱治,还影响收入。而坚持锻炼、养生的人,不仅省医药费,还能比同龄人多赚十几年钱——这是“最稳的投资”。
别觉得“我年轻身体好”,五年足够让“小毛病变大事”。现在每周运动3次、早睡1小时,比买保健品管用。
不是“房子不值钱了”,是“稀缺性变了”
五年后房子可能“随便买”,但这三样东西会“越来越贵”,核心是“稀缺性转移了”:
• 房子供给越来越多(全国存量房够住),但优质医疗、教育的供给跟不上需求;
• 钱能买房,但买不到“专家号”“好身体”;
• 现在你觉得“攒钱买房”是目标,五年后可能觉得“看得起病、孩子上好学、身体好”才是幸福。
![]()
普通人该怎么做?提前做3件事
不用恐慌,但要提前准备:
1. 买好保险:重点买“百万医疗险”和“重疾险”,覆盖大部分医疗费用,避免“一场病返贫”;
2. 投资能力:学“未来有用的技能”(比如AI基础、健康管理),这些比“学区房”值钱;
3. 攒健康:每周运动3次、早睡1小时、少吃垃圾食品——这是零成本、高回报的投资。
五年后,你可能不会因为“没买房”后悔,但会因为“没存够钱看病”“没抢到教育资源”“身体垮了”而后悔。
房子只是“住的地方”,优质医疗、顶级教育、健康身体,才是决定生活质量的东西。现在看懂这个趋势,比“囤房子”有用得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