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又头痛了?”—— 办公室里、通勤路上、周末休息时,这句话总能听到。我国每 5 个成年人里,就有 1 个被偏头痛缠上,疼起来脑袋像被 “紧箍咒” 勒住,怕吵怕光,连喝水都觉得恶心,好好的日子全被打乱。
![]()
许多人将此状况归咎于 “体质孱弱”,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人们往往仅凭表象简单归因,却忽略了背后或许存在的其他复杂因素。偏头痛反复登门,多半是日常习惯里的误区在 “推波助澜”。今天就扒一扒,那些让头痛越演越烈的错误操作。
误区一:硬扛不吃药,觉得 “扛过去就没事”
这是最坑人的误区。不少人觉得 “止痛药有副作用”“小痛没必要吃药”,疼起来就硬撑,等着疼痛自己消失。然而,一味硬扛,只会使大脑铭刻下“疼痛信号”。如此一来,当疼痛再度来袭,其发作态势将更为猛烈,带来更强烈的折磨。
偏头痛发作时,大脑里的疼痛感知系统本就处于 “超敏感” 状态,硬扛相当于让这个系统 “持续加班”。就像反复按压的开关会越来越灵敏,大脑会慢慢适应疼痛强度,下次哪怕只是吹了点冷风、闻了点香水味,都能触发更久、更疼的头痛,甚至从 “偶尔发作” 变成 “每月必来”。
误区二:补觉无底线,觉得 “睡够 10 小时就好”
偏头痛一来就犯困,很多人觉得 “睡个大觉就能缓过来”,于是不管是工作日午休,还是周末放假,一头痛就往床上躺,动辄睡上 10 小时以上。但睡眠 “乱节奏” 比 “没睡够” 更易诱发头痛。
![]()
身体的睡眠系统就像精密的 “作息闹钟”,习惯了每天 7 小时睡眠,突然猛增到 10 小时,相当于把闹钟调乱了。比如平时上班 6 点起,周末睡到中午 12 点,大脑的调节功能会彻底乱套,等醒来后,非但不轻松,反而会被 “报复性头痛” 找上门 ——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周末睡懒觉,下午反而疼得更厉害。
误区三:只忌辛辣生冷,忽略 “隐形刺激物”
排查偏头痛诱因时,大家总盯着 “吃了辣椒”“喝了冰饮”,却忘了生活里那些 “看不见的刺激”。长期接触隐形刺激物,才是偏头痛反复的 “隐藏凶手”。
比如办公室里的空调风直吹后颈、长期戴过紧的耳机压着太阳穴、频繁用香水或香薰、甚至长时间看手机时 “低头含胸” 的姿势,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都会悄悄刺激神经。就像给大脑持续 “挠痒痒”,时间久了,神经不堪其扰,就会用头痛来 “抗议”。更关键的是,这些刺激物容易被忽视,导致头痛反复却找不到原因。
避开误区,3 个小方法让偏头痛少上门
偏头痛不是 “治不好的顽疾”,只要找对方法避开误区,就能明显减少发作次数,甚至慢慢摆脱困扰。
![]()
疼了别硬扛,科学缓解更安全: 轻度头痛时,不用急着吃止痛药。可以试试把薄荷精油涂在太阳穴轻轻揉按,或者喝一杯温温的蜂蜜水,再到光线暗、安静的房间里眯 10 分钟,让神经放松下来。如果疼痛超过 3 小时,影响工作或吃饭,别硬撑,及时咨询医生,选安全的缓解方式,别让大脑 “记住” 疼痛。
睡眠要 “规律”,不是 “越长越好”: 每天固定时间睡觉、起床,比如晚上 11 点睡、早上 7 点起,周末也别相差超过 30 分钟,睡眠时长保持在 6.5-7.5 小时就够了。睡前 1 小时别刷手机、看电脑,试试读几页纸质书、泡个脚,让大脑慢慢 “降速”,规律的睡眠才是 “护脑” 的关键。
排查隐形刺激,给大脑 “减减负”: 平时多留意身边环境,比如发现空调直吹会头痛,就备一件小外套护着后颈;戴耳机久了会疼,就换成外放或每隔 1 小时摘下休息;香水、香薰容易引发不适,就尽量避开。另外,别长时间低头,工作或看手机时,每隔 40 分钟就抬头活动一下脖子,减少头部神经的压迫。
![]()
偏头痛反复,真不是 “体质差” 的锅,更多是我们没避开生活里的误区。别再硬扛疼痛、乱补睡眠,也别忘了排查隐形刺激物。做好这三点,大多数人的偏头痛都会慢慢减少发作,甚至不再打扰。
如果头痛每周发作超过 2 次,或者疼的时候伴随视力模糊、手脚麻木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排除其他问题。毕竟,能安安稳稳工作、舒舒服服享受生活,才是最实在的幸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