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临安“追蜂侠”郑炯辉已背着三十斤重的装备包出发,防护服、安全绳、特制蜂袋等“全副武装”。这位被临安人亲切地称为“蜂子”的43岁男子,开启了一天的“与蜂斗”。自2018年冬天第一次与蜂窝“交锋”以来,他已在这座城市免费清除蜂窝超千次。
![]()
桃李春风小区内,一棵近二十米高的香樟树树冠顶端,一个直径超半米的马蜂窝挂在上面。“这个树有点高,等下爬到那个安全的位置,把树枝截掉,再除蜂包。”郑炯辉仰头眯了眯眼,话音未落,他已踩着金属梯三两步跨至顶端,黝黑的手臂抓住树杈一荡,整个人借力攀上了枝干,转身便向蜂巢靠近。
“上个月被‘七里’马蜂蜇了,伤口上烂掉一块肉,现在还没好全。”花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郑炯辉就拎着蜂群的袋子出现在了我们眼前,这次逮住的这些家伙正是最为凶险的“七里”马蜂。他撩起袖管,露出结痂伤痕,“‘七里’马蜂又凶又毒,如果被咬一口,轻则少去一块肉,重则直接住进医院。”话还没说完,郑炯辉又接到了一位“老熟人”的求助电话。
![]()
大家又跟随他来到了玫瑰园小区,只见一个巨型蜂窝挂在屋檐下,直径超过60厘米。“这属于黄脚蜂,攻击性强。”郑炯辉边说边穿上防护服,敏捷地攀上梯子。喷杀虫剂、套袋、封口……整套动作行云流水。
“小区里只要看到蜂窝,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他。这几年来,郑师傅随叫随到,半夜也来的,交给他放心,他处理起来非常专业。”小区物业工作人员王鹏举对郑炯辉赞不绝口。
郑炯辉是一位驾驶员,白天上班时间忙着工作,中午休息时间和晚上,也没有空的时候。刚脱下防护服的郑炯辉,手机又急促响起,电话里的消息让他精神一振。原来几天前,玲珑街道一位农房主人曾焦急求助:房屋屋檐下盘踞着一个足球大小的马蜂窝,蜂群成天嗡嗡乱窜,老人很担忧。郑炯辉现场勘查后发现,蜂窝紧贴10多米高的屋檐,墙体光滑无支撑点,普通梯子根本够不着。“我朋友徐建生有登高车,说今天中午有空,我们赶紧去处理掉。”
![]()
抵达农房时,登高车已就位,郑炯辉和徐建生配合默契。当车臂在离蜂窝最佳位置处悬停,郑炯辉屏息凝神,左手持长柄网兜虚罩蜂窝上方,右手将喷管精准插入蜂巢入口。“嗤——”药剂喷涌的瞬间,蜂群炸巢而出,早有准备的郑炯辉立即收网兜拦截逃窜的马蜂。为了不让这个凹槽处再有马蜂做窝,郑炯辉顺带做了一回“泥水匠”,用事先准备好的水泥和砖块补好了两处洞口。屋檐下恢复平静时,房主递过一瓶矿泉水连声道谢:“可算能睡安稳觉了!”
郑炯辉的这份执着感染着身边人,朋友徐建生主动成为“除蜂队友”。“他是一个很好的人,当别人需要他的时候,会毫不犹豫去帮忙,作为朋友也被他感染,只要需要我,我就会来。”徐建生说。
![]()
如今,郑炯辉的“战场”覆盖临安全域,他的手机里存着上百个物业电话。装备包越来越重,脚步到达的地方越来越多——那里有蜂群飞舞的轨迹,更有一个普通人用6年光阴写就的公益行动。“这个公益事业我会持续做下去,只要大家需要我。”郑炯辉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