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放在高校选择上也同样适用。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大学”似乎总比“学院”更厉害,不少“学院”也把更名为“大学”当作目标,觉得这是实力变强的体现,还能成为更好的招生招牌。但你知道吗,有一批学校却经历了从“大学”改“学院”的“反向操作”,这是不是亏大了呢?其实啊,这里面大有门道!
升级本科后,“大学”变“学院”的高校们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曾用名佛山大学
它起源于1958年创办的佛山师范学院和华南农学院佛山分院,后来升级为佛山大学。1995年,与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升格为本科。2024年又更名为“佛山大学”。如今它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有仙溪、江湾、河滨三个校区,占地2200余亩,近年就业率基本保持在90%以上,录取分还不高,很适合中低分段考生。它的工程学、材料科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土木工程、动物医学是国家特色专业。
![]()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韶关学院:曾用名韶关大学
前身是1958年的韶关师范专科学校,1989年与韶关大学合并,1990年定名为韶关大学。2000年与韶关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本科,更名为韶关学院。它是广东省省属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大学,地处韶关,是粤北地区最高学府,师范教育是特色,农学、工学是优势方向。重点打造生态特色农业等五大学科、专业集群。2025年在福建物理类录取最低分502,历史类512。
惠州学院:曾用名惠州大学
创办于1946年,前身是粤秀中学迁至惠阳丰湖书院后改办的“广东省立惠州师范学校”。1993年成立专科层次的“惠州大学”,200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惠州学院”。它是省属全日制公办本科高校,地处惠州,师范教育值得关注,理工类是特色优势,产教融合做得好,就业率超90%。2025年在福建物理类录取最低分514,历史类502。
嘉应学院:曾用名嘉应大学
前身是1913年的梅县县立女子师范学校,1990年定名为嘉应大学,2000年与嘉应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嘉应学院。它是具有百年师范教育历史的广东省属全日制公办本科高校,位于梅州。除了师范教育,还培养国家级足球专业特色人才,红色文化研究方向也值得关注。化学是国家级特色专业。2025年在福建物理类录取最低分503,历史类505。
![]()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肇庆学院:曾用名西江大学
前身是1970年迁往肇庆的广东教育行政学院,后改名西江大学,2000年与肇庆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肇庆学院。它位于肇庆,是肇庆市唯一的公办本科院校,师范是最大特色,工学专业占比近三分之一。体育教育是国家级特色专业。2025年在福建物理类录取最低分517,历史类508。
宜春学院:曾用名宜春大学
最早建于1958年,2000年由多所院校合并升格为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宜春学院”。它地处宜春市,有多个校区,“师范”“医学”“农业”是优势方向。生物工程、农学是国家级特色专业。2025年在福建物理类录取最低分497,历史类492。
![]()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昆明学院:曾用名昆明大学
前身可追溯到1903年的“云南高等学堂”,2004年在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昆明大学合并基础上建立。它是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处于大发展时期,“师范”“农业”等是优势。学前教育、物理学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25年在福建物理类录取最低分503,历史类485。
![]()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为何高校名字会降为“学院”?
其实,早些年大学命名没那么严格,一些名字里有“大学”二字的其实是专科院校。后来合并升本,升级为本科后,受师资、办学规模、专业实力等条件限制未达标,只能起名为“学院”。从名字看是降级了,实则是顺利升本,又上了一个台阶。
而且啊,“以名识校”并不可取。往年很多家长考生就因为这样错过不少好大学。像长安大学、江南大学等常被认错为民办院校的实力派“211”大学;还有外交学院等因校名带“学院”二字常被忽略的实力院校,它们实力可不比“大学”差。
所以啊,大家在选择高校的时候,可不能光看名字,得深入了解学校的实力和特色,这样才能选到适合自己的好学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