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在远东抱着金山讨饭吃
先说件事儿,你可以当故事听,要不然太敏感。话说几年前,某老板揣着2.5亿真金白银,眼冒绿光直奔俄罗斯远东——那地方听着就自带“远方宝藏”的滤镜,老板心里算盘打得噼啪响:“不就是包片林子吗?守着金山还能饿肚子?”果不其然,三年光景,这片林子的估值跟坐了窜天猴似的,从2.5亿飙到150亿。老板那会儿走路都飘,做梦都在数卢布,逢人就吹“远东遍地是黄金,我这是跨国捡元宝”,恨不得把“人生赢家”四个字刻在脑门上。
![]()
结果呢?乐极生悲这词儿从来就没失手过。当地政府一纸“环保不达标”的通知,跟晴天霹雳似的砸下来,啪叽一下就把林子查封拍卖了。最后老板到手的赔偿款,定睛一看——1.2亿。好家伙,三年忙活一场空,还倒贴了1.3亿,这哪是做生意,分明是给远东的土地爷随了份巨额香火钱!
这远东之地,说起来也真是个奇葩存在。名字美得像诗,“远东”,听着就带着一种辽远苍茫的浪漫,实则是俄罗斯心口的一块“烫手山芋”,扔了舍不得,抱着又硌得慌。论面积,比整个印度还阔绰,论人口,却只有六百多万——还不如咱们国内一个三线城市的人口零头。你要是以为这儿穷得叮当响,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地下埋着挖不完的金子、烧不尽的煤炭,地上铺着望不到边的原始森林,海里的鱼群密得能把船顶起来,光渔获就占了俄罗斯全国的一半。这哪是土地,分明是老天爷偏心眼堆出来的聚宝盆,富得流油都不足以形容,简直是富得能溢出钻石来。
可问题就出在这儿,怀里揣着金山,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你怎么挖?远东的基础设施,差得能让人怀疑人生。所谓的“路”,可能就是几条坑坑洼洼的土路,冬天冻成冰疙瘩,夏天化成烂泥塘,汽车开过去能颠得人散架。没有像样的交通,没有完善的水电,再好的宝贝也只能埋在地下睡大觉。更要命的是,人还在一个劲地往外跑,跟逃难似的。但凡有点本事、有点想法的年轻人,谁愿意待在这零下几十度、出门能偶遇北极熊的“苦寒之地”?莫斯科的工资是这儿的三倍,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还有灯红酒绿的夜生活,换谁谁不跑?
莫斯科的大佬们也急啊,眼看着自家的“聚宝盆”变成了“无人区”,能不急吗?于是乎,各种“救市大招”轮番上阵,一个比一个唬人,一个比一个荒诞。先是搞了个“免费送一公顷地”的活动,广告打得铺天盖地,说得跟白捡房子似的,引得一万多人趋之若鹜。
结果呢?这些兴冲冲的“拓荒者”跑到远东一看,当场就傻眼了:所谓的“土地”,就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旷野,没水没电没路,除了长满了齐腰深的野草,啥也没有。你想种地?没水浇;你想盖房?没材料运;你想生火做饭?连条能走的路都没有。这哪里是送地,分明是把人扔到野外进行“生存挑战”,还是地狱难度的那种。不少人哭丧着脸打道回府,直呼“被骗惨了”,从此再提远东就摇头。
一招不行,再来一招。莫斯科又搞起了“经济特区”,画了个更大的饼:五年免税,政策扶持,招商引资的口号喊得震天响,把不少企业都忽悠得动了心。咱们国内有家农垦集团,也是实在人,真金白银投了两亿多,在远东建基地、搞种植,满心以为能借着政策东风赚一笔。结果呢?基地刚建好,生意刚有点起色,当地政府就翻脸不认人了——租金直接涨三倍,还要求补缴前五年的税!这操作,简直比抢钱还明目张胆,比变脸还快。农垦集团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最后只能含泪撤资,两亿多的投入打了水漂,相当于给远东的“荒诞史”又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的远东,就陷入了这么一个死循环。
这远东的荒诞剧,如果按照现在这种状态,任何人去投资开发的话,还在继续上演。
![]()
可如果我们现在换个思路,中方以租赁或者合作开发的名义,但不再让个别企业家和资本,自己单枪匹马的杀入,而以国家的方式成立联合管理委员会,甚至联合政府来开发远东,那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俄罗斯处在衰弱期,远东只有六七百万人,它已经鞭长莫及了。中国在俄罗斯最需要的时候,可以给他一些有规模的援助,但是交换条件是,要提出分步骤的开发远东的国策级别的合作建议,而且必须以双方政府的方式进行,不允许俄罗斯单方发布任何法令和限制性的条例或者再割我们企业家或投资家的韭菜,远东有没有可能在中俄两国的共同开发下,大放光彩,成为一块无比硕大的宝贝呢。
![]()
二、 为什么必须由双方政府主导?
远东的“环保查封”“租金暴涨”背后,是俄罗斯地方政策的不稳定和资本逐利的天然脆弱性。单个企业家再有钱,也扛不住“国家机器”的反复横跳。
远东地广人稀(600多万人,比随便一个中国三线城市的人口还少),光靠企业砸钱修路、种地,根本填不满“人口黑洞”。必须靠中俄政府联手,用移民政策、福利保障把人留住。
现在俄罗斯现在被西方制裁,远东开发急需中国资金和技术。中国的东北振兴,也需要俄罗斯的资源通道。只有双方政府背书,才能让合作不被“地缘政治波动”带偏。
![]()
三、 中俄双方政府级别合作能干啥?
双方国家政府级别,可以签署具有国家信誉的长期协议,比如“50年不变”的税收优惠、土地租赁期长达70年到100年的土地租赁条款,杜绝“半夜加税”的骚操作。参考中俄天然气管道项目,从谈判到建设全是国家团队对接。
所有有规模的大型基建 ,都由双方联合建设。比如把现有的黑龙江公路桥、同江铁路桥用起来,再修几条跨境高铁,让哈尔滨到海参崴能通高铁(现在火车要一天半)。
能源方面可以联合开发萨哈林油气田,用中国技术建液化天然气厂,直供东北电厂。
产业方面可以中国出钱出人,搞现代农业(比如在远东种大豆、种菜,返销东北),建木材加工厂(别再让原木烂在森林里)。
俄罗斯可以出资源,开放矿产勘探权,联合搞芯片材料提炼(俄罗斯的稀土矿够用几十年)。
![]()
四、双方政府怎么破解远东的人口困局怎么破?
中俄可以联合发“远东定居签证”,给东北人、新疆人补贴,过去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可以给他们买房送车、孩子上学免费。
可以学深圳特区经验,搞“飞地经济”——东北企业去远东设厂,工人带家属过去,户算两地双重身份。
在远东建“中俄科技园”,招程序员、工程师,工资比莫斯科至少高 100%甚至更多(即使用卢布发,但能换更多人民币)。
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把贝加尔湖、勘察加火山包装成“东方瑞士”,吸引中国大量中产去滑雪、泡温泉等等。
五、如何控制在未来开拓、管理、经营方面的风险,特别是如何控制俄方政策的多变性?
可以设立两国政府级别的联合监管局。由中俄各派官员+专家,专门盯着项目进度和资金流向,防止俄罗斯地方官员“雁过拔毛”。中俄双方可以搞一部双方的投资管理开发法,用法律的形式,在国家层面固定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并且明确违约之后的惩罚。
如果立法的力度大,可以立一部双方国家级大法,并在国际社会相关法律认证部门以及联合国进行背书。鉴于俄方人员有限,中国可以治安保卫人员的名义派出自己的警察队伍,依据双方订立的有关治安管理法,有效的管理本地的治安。( 可能这一点是双方最难达成共识的,但是有实际需要,从实际需要的角度,这个可能性还是不小的。)
另外,进入远东境内的中国企业可以买“海外投资险”,如果俄罗斯政策突变,由两国共同赔付。
从时间线上,可以搞出详细的分阶段、分步骤开发的远景图和方案。实施中可以先分阶段开发 先搞试点(比如绥芬河对岸的纳霍德卡),成功了再复制到其他区域,别一口气铺太大。
五、未来畅想:远东变成“中俄大深圳”
十年后,远东人口恢复到1000万,中俄混血娃满街跑,(新出生的人口,可以考虑赋予他们双重国籍,既同时具有中国国籍和俄罗斯国籍。)满洲里等多个口岸24小时灯火通明。
远东快速铁路直通欧洲,中俄货车用北斗导航跨境运输,比海运快几倍。
俄罗斯远东大学和中国哈工大合办分校,教学生用中文和俄语写代码。当然,如果有更多的中俄双方的大学,愿意到这里开拓新天地的话,政策上要给予非常优惠的条件,欢迎来探险,来开拓教育新天地。
二十年后,如果发展顺利,北极航道彻底开通,中俄商船可以直接从远东港口出发,经白令海峡直抵鹿特丹,俄罗斯可以抽成20%过路费。
在科研领域,按照双方的优势互补的原则,中俄双方联合发射的太空望远镜,从远东发射场升空,探索暗物质。
总之,远东开发不是“淘金热”,而是中俄命运共同体的试金石。政府级合作能避开资本短视和政策的不确定性,把“资源换发展”变成“技术换未来”。只要两国能像修高铁一样耐心,远东迟早会成为中俄对抗西方封锁的“战略大后方”。
对中国更有利的东西,大家可以展开想象力,尽量的想,但有些话说不出来,不能说,意会就可以了。
总之,如果中俄共同投入远东开发的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地球现有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新天地。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