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4日,中芯国际举行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公司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表示,三季度销售收入增长主要受益于全球产业链结构调整加速,同时渠道补库存需求持续,公司积极配合客户保障产能供应。他指出,虽然四季度是传统淡季,但产业链切换带来的需求具有持续性,预计将呈现“淡季不淡”的市场表现。
产能规模创新高,消费电子需求拉动显著
财报数据显示,中芯国际三季度单季实现销售收入23.82亿美元,环比增长7.8%;前三季度累计实现收入68.38亿美元,同比增长17.4%。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月产能首次突破百万片,达到102.3万片(折合8英寸),产能利用率进一步攀升至95.8%的高位水平。三季度晶圆出货量为249.9万片(折合8英寸),环比增长4.6%。
![]()
从区域市场来看,中国区收入占比达86%,环比增长11%,美国及欧亚地区分别占11%和3%。赵海军指出,中国区收入的显著增长主要受益于国内产业链自主化进程加快,为应对客户紧急需求,公司及时优化了产能分配策略。
按应用领域划分,消费电子贡献了43%的收入,环比增长15%,表现最为突出;智能手机、电脑与平板分别占比22%和15%;互联与可穿戴、工业与汽车分别占8%和12%。赵海军补充表示,在当前国内企业加速替代海外供应链的背景下,公司长期合作的客户成功把握了市场机遇,尤其是在家电等消费电子领域需求持续旺盛。
毛利率持续改善,全年收入有望创新高
公司三季度毛利率提升至22.0%,较上季度增长1.6个百分点。赵海军分析认为,毛利率的改善主要得益于产能利用率的提高,规模效应有效对冲了折旧增加的影响。
同时,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高制程、高附加值产品占比逐步提升,晶圆平均销售单价环比增长3.8%。展望四季度,公司预计收入将环比持平至增长2%,毛利率指引维持在18%至20%区间。
基于当前业绩表现,中芯国际预计全年销售收入将突破9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技术平台全面突破,产业链利润结构变化
在技术进展方面,赵海军重点介绍了特色工艺平台的突破。超低功耗28纳米逻辑工艺已实现量产,为客户提供了更具竞争力的低功耗解决方案。图像传感器平台持续升级,CIS和ISP工艺在感光性能与信噪比方面实现显著提升,并拓展至多波段应用。
此外,嵌入式存储平台正从消费级向车规级、工业级MCU领域延伸;NOR与NAND特色存储平台致力于开发更高密度、更小尺寸的产品方案。同时,公司积极把握汽车电子市场机遇,已建立起覆盖Sensor、BCD、MCU、RF、存储、显示等全系列车规级工艺平台。
赵海军特别指出,当前内存升级趋势正对产业链各环节带来分化影响。“对制造环节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利好因素,”他分析称,“然而对下游使用存储器的原始设备制造商来说,无论是在汽车、智能手机还是其他消费领域,这些厂商都将面临明显的价格压力。”
这一判断揭示了产业链利润分配正发生结构性变化。
赵海军进一步强调,尽管除AI外的主要应用市场增长平稳,但在产业链结构调整过程中,公司已成为客户的重要合作伙伴,目前订单能见度较高,产线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未来,公司将持续优化产能配置,在保障客户需求的同时,确保研发投入,为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