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你可能不信,2025年下半年那会儿,一场看似寻常的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背后竟藏着一场不动刀枪的贸易博弈。800万吨大豆说停就停,时间卡在12月到次年1月的装船期,这不是小数目,几乎占了巴西对华出口总量的七成。国际市场立马紧张起来,期货价格跳水,现货市场躁动,谁都没料到,中国这一手“暂停采购”直接把高烧的大豆价格打了下来。
![]()
之前那阵子,巴西那边的价格一路狂飙,从2025年1月到9月,涨幅高达80%,每吨冲到了650美元。国内压榨厂日子不好过,有些企业每吨亏200多块钱,整个行业喘不过气。大家明白,问题出在依赖太深——9月份时,中国进口的巴西大豆占比超过90%,供应端一收紧,下游全跟着遭殃。
![]()
但这次停购,压根不是要撕破脸。更像是一记敲山震虎的信号,意思是:价格得讲点公道。结果呢?国际市场反应很快,价格开始回落,国内企业的现金流压力一下子松了不少。
![]()
巴西那边也不是没动作,转头就对中国出口的7-150克/平方米非织造布发起反倾销调查。可说实话,这招更像是做个姿态。毕竟中国这类产品年出口量接近143万吨,全球市场份额过半,技术成熟、成本低,配套体系也完善,短期内谁也替代不了。港口、航运、结算这些环节,巴西想换个供应商,光调整成本就够它头疼。
![]()
再看中巴贸易大局,2024年双边贸易额约1700亿美元,中国对巴西逆差近780亿,换句话说,我们买它的铁矿、原油、大豆,远远多于我们卖过去的。真要论怕不怕丢市场,巴西其实更紧张。
![]()
中国这边应对也快。手里有底牌——4.5亿吨战略储备,够全国撑三个月。六个主要加工基地年处理能力850万吨,关键时刻能顶上。采购渠道也迅速转向:两天内锁定130万吨阿根廷大豆,那边刚取消出口税,每吨便宜70美元;又补了18万吨美国货,连俄罗斯远东、乌拉圭这些潜在来源都在接触。供应一下子变得灵活起来。
![]()
需求端也没闲着。“豆粕减量替代”在养殖场推开,加点氨基酸,换点其他饲料,不少养猪养鸡户已经把豆粕用量降了10%以上。别小看这点比例,总量一摊,省下的大豆可不是小数目。
![]()
最妙的是,中国没一刀切。停了一下,后面还恢复了部分采购。既传递了信号,又没断联系,给后续谈判留了余地。
![]()
巴西那头的反制,更多是安抚国内情绪。真正的议价权,早就被过度依赖单一买家的局面削弱了。而中国靠储备、技术、多元采购和产业链调度,稳稳拿捏了主动。这场博弈下来,价格回归理性,市场重归平稳,谁主导了节奏,不言而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