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
这事发生在广州,一位妈妈带着孩子逛街,顺路进了家金店。挑了半天,看中一只小金镯,想着给孩子试试尺寸。她说,先征得了店员同意,店员也在一旁看着。镯子套上去,比一下,松,根本不合适。不到十秒,她又取了下来,放回托盘。
出门的脚还没迈出去,店员一句话把人拦住了:“这个镯子变形了。”
![]()
紧接着,好几名店员围过来,盯着她说:“坏了就卖不出去了,要返工。要么赔手工费,要么你就买下来。”金额直接报数,“一千块”。更离谱的是,“不赔不买就不让走”。
这位妈妈当场懵了:试戴也征求过同意,全程还在你们眼皮底下。镯子还大,贴合都谈不上,怎么就变形了?她坚持自己没有弄坏,也不认可这笔钱。店员不听解释,只认“变形”两个字,口径一致。
当事人不愿吃这个哑巴亏,现场提出调监控核对。对方却说查不了、不给查。那一瞬,店里气氛直接拉满了。
![]()
拦人的事一闹大,民警赶到门店。这位妈妈把经过复述一遍,店员们也各执一词。民警的意思很明确:既然摆在柜台里给顾客挑选,那就意味着有试戴场景。真不能试,就提前说清楚,没规定没提醒,哪儿来的“强制买单”?
现场交流里,当事人提出看监控,门店还是不配合。这个细节,让不少网友直呼“心虚”。在警方调解下,这位妈妈没有赔钱,也没有被强逼买镯,人顺利离开了门店。
![]()
事后,事件被媒体披露,引发舆论关注。时间点在11月13日,多家媒体账号跟进报道。记者还致电“中国黄金”客服,得到的回应是:门店店员都会经过培训,顾客试戴一般需要店员协助;这起个案具体情况不清楚,后续会安排专人核实对接。话放在这儿了,大家等结果。
网端的讨论,炸了锅。
![]()
有人替当事人打抱不平:“试戴十秒就要赔一千?这赔的是心堵吗?”也有人把话挑明:“这不就是碰瓷式的强买强卖吗?”还有人揶揄:“现在金价高,没生意就直接来明抢了?”
也有不同声音:“不买为什么要试戴?”但很快被反驳:试戴是消费流程一部分,门店允许、店员看着,全程可控,真怕出问题,先说清规则、明确注意事项、店员全程操作。别出了事再甩锅顾客,更别动不动就“不给钱不让走”。那不是服务,这是攫取。
![]()
还有网友质疑产品品质:“轻轻一戴就变形?那这质量谁敢买?”当然,这句从网友角度出发,技术层面的解释还需要品牌方专业回应。具体真相如何,还要看官方核实。
我想说两点。
![]()
第一,证据意识要拉满。遇到矛盾别硬扛,先冷静。能拍照就拍照,能录像就录像,能要到小票、试戴标签就留存。店员口头说的,尽量当场复述一遍录音确认。要求调监控是正当诉求,对方拒绝又拿不出硬证据,就别谈什么“强制赔付”。卡住你不让走,马上报警。该走110走110,该找市场监管就打12315,把流程走起来,别怕麻烦。
第二,门店的规则要提前说清楚。店里是可以设置试戴规范的:比如必须店员协助、比如只能在柜台内试、比如试戴需注意的事项。告知到位、操作规范、风险提示清清楚楚,这才是对消费者负责。真发生损坏,认定要基于证据,不是基于“人多声音大”。
这回,警方及时介入,止住了“强买强卖”的苗头,也护住了基本的消费秩序。消费者花钱图个安心,品牌做生意图个长久。说句掏心窝子的话,黄金再贵,贵不过诚信。一家门店做了“坏样子”,砸的不只是自家招牌,也是整个行业的口碑。
![]()
品牌方这边,既然客服承诺“会核实”,建议给公众一个清晰结果:监控核查了没?店内培训是否到位?门店是否存在违规营销?有问题就整改,有责任就追责。别拖,别糊弄。越快正面回应,越能止损。
这事你怎么看?如果你在商场里碰上“不给钱不让走”的场面,会怎么处理?你更支持哪种处理方式:一口回绝报警,还是当场交钱事后维权?评论区聊聊,我也会挑一些典型问题做跟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