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妆行业正迎来新一轮资本化浪潮。
继三个月前,国货美妆龙头珀莱雅宣布启动赴港上市筹备工作,计划成为国内首家“A+H”上市的美妆企业后,又一国货美妆十强——丸美生物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11月12日,丸美生物发布公告,公司拟发行H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公告称,公司将充分考虑现有股东的利益和境内外资本市场的情况,在股东大会决议有效期内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发行窗口完成本次发行上市。
![]()
图源丸美生物公告
01
前三季度营收24.5亿元,丸美赴港IPO
公开资料显示,丸美品牌成立于2002年,创始人为孙怀庆。2019年7月,丸美成功A股上市,成为“国货眼霜第一股”。
2024年,丸美将公司证券简称由“丸美股份”变更为“丸美生物”,并表示,更名标志着公司从传统美妆企业向生物科技美妆公司战略转型。
根据丸美生物本次发布的公告,其赴港上市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公司资本实力与境外融资能力,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加快公司业务的国际化战略”。
发行方案细节显示:本次发行H股股票的面值为人民币1元,以外币认购,发行方式全球发售包括香港公开发售及国际发售。发行规模不超过发行后总股本的15%,并授予国际承销商不超过上述股数15%的超额配售选择权。
公司将聘请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发行H股股票与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审计机构。
而丸美二次上市决策的背后原因,从公司财报中可见一斑。
10月30日,丸美生物发布最新财报。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营收24.50亿元,同比增长25.51%;归母净利润录得2.44亿元,较上年同期微增2.13%。
![]()
截自财报
其中,第三季度丸美生物眼部类、护肤类、洁肤类、美容类分别实现营收1.49亿元(+20.1%)、3.06亿元(+42.0%)、0.67亿元(+23.1%)、1.48亿元(-26.7%)。
从渠道看,丸美生物线上渠道表现尤为亮眼,今年前三季度,其线上收入达16.41亿元,同比增长 30.81%。其中,抖音渠道的自播业务在第三季度实现同比100%增长。线下渠道收入为1.97亿元,同比下滑7.07%。
尽管总营收增长仍强劲,但丸美生物的盈利能力却出现了一定压力。报告期内,公司扣非净利润则出现了罕见的下滑态势,同比下滑了5.42%至2.14亿元。
此外,从公司半年报披露的数据来看,主力品牌“丸美”仍占总营收的大头(70%)。而在第三季度,公司眼部类产品销量同比下降12.7万支,显示出一定盈利风险。
![]()
值得注意的是,财报发布同日,丸美生物收到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以下简称“决定书”)。
决定书显示,丸美生物因财务核算及募集资金管理不规范收到监管警示,随后进行会计差错更正,摆阔董事长孙怀庆在内的多位高管被追责。其中,公司因收入核算不准确,导致营业收入虚增454万元,相应影响净利虚增1132万元。
针对此次监管措施,丸美生物回应称:问题“性质轻微”,已全面完成整改。
02
增长见顶,美妆企业扎堆赴港寻出路
丸美生物的赴港上市并非个例。2025年以来,多家国货美妆企业不约而同地瞄准了港股市场。
5月,高端护肤品牌林清轩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9月,成立24年的自然堂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同月,美妆代运营企业若羽臣也向港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
10月,A股上市的珀莱雅正式提交港股上市申请,冲刺首个“A+H”上市的国货美妆公司。
![]()
珀莱雅、丸美两家已在国内A股上市的美妆公司相继筹划二次上市,则揭示出国内美妆行业在竞争加剧与增长压力下,正积极寻求国际化突破与资本多元化的战略转向。
过去几年,国货美妆企业处于高增长时期。一批国货品牌如春笋般涌现,2023年,国货美妆市场份额达到50.4%,首次超越外资;2024年,这一数字继续攀升至55.2%,市场格局再次重塑。
然而,高光之下,行业内部正经历深刻变革。在同质化竞争加剧、营销投入与流量成本高昂的背景下,国内市场的增长天花板已然显现,多家国货美妆企业增长速度放缓,向外求生成为共识。
公开数据显示,除丸美第三季度财报暴露出了一定盈利风险外,珀莱雅主品牌也在近期出现了近五年来首次微降。而另一家正在赴港路上的自然堂,也正面临增速放缓的挑战。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港股市场为企业提供了对接全球资本、实现品牌出海的战略通道。
招股书中,自然堂将“建立国际品牌知名度”列为核心目标。珀莱雅则明确表示,赴港上市将“加快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和海外业务发展”。
双融资平台不仅增强资本灵活性,更为未来跨境并购、海外扩张提供便利。珀莱雅董事长侯军呈此前透露,公司正考虑通过巴黎分公司进行并购海外品牌,填补婴童、香水、男士护肤等赛道空白。
同时,企业在港股市场或能寻求更高估值。
去年“国货彩妆第一股”毛戈平成功在港股上市后,其股价一度从发行价29.80港元/股涨至130港元/股,总市值一度突破600亿港元。这一财富效应明显激发了其他美妆企业的上市热情。
港股市场并非万能解药,但它确实为国货美妆企业提供了打破内卷、迈向国际化的跳板。
从追逐流量到打造品牌价值,从本土经营到全球布局,这场突围赛的核心仍将是产品力与品牌力的长期竞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