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茶饮消费从短暂的消费回到持久的生活。
![]()
撰文丨miaomiao
编辑丨锐裘
十年前,以喜茶和奈雪的茶为代表的新茶饮品牌陆续走红,它们以高品质的茶叶和原料为底打造产品,将一杯现制茶饮变成了彼时社交媒体的中心话题,“灵感茶”“芝士奶盖”“限定口味”承载着新鲜感与生活方式的想象。
品牌产品不断上新,门店频频排队,“网红品牌”“高溢价”“饥饿营销”等标签不断被贴上身。更有资本的涌入,让品牌迅速铺开上千家门店,定义了上一阶段的茶饮品牌增长逻辑。
七八年过去,这股浪潮似乎变得相对沉寂,“灵感”不再稀缺,消费者对价格的接受度也变低了。曾经以品质和新意制胜的品牌,叙事失焦、产品重复,在扩张的惯性里逐渐失去了话语权。
茶饮市场开始回归理性,一批新的茶品牌登场,不急于讲宏大的品牌愿景,也不追求每月上新的快感,而是重新回到“喝茶”这件事本身——有的为都市人打造一个可以放松心绪的空间;有的从山野出发,让地方原叶、手作细节重新回到杯中。
如今的茶饮行业,正在形成两股新的力量:一类以“空间”为语言,塑造慢节奏的都市体验;一类以“地方”为起点,让地域风味和文化记忆重新流动。
![]()
慢空间:
从饮品零售到“第三空间”体验
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一些茶饮品牌开始寻找“慢”的可能,为都市人打造可以停靠的第三空间。以BASAO、开吉茶馆、tea'stone为代表,颠覆了传统茶饮店的快取模式,将其转化为一种以停留为核心的深度体验。
在厦门老城区,BASAO的一家门店藏在白鹭洲公园的树影之间,四面玻璃引入自然光。室内外连通的动线与景观融为一体。顾客推门而入,选茶、煮水、泡茶、分享,在一连串动作中,时间似乎被放慢了,也让人更专注感受当下。
![]()
BASAO in 厦门白鹭洲公园
这家诞生于厦门的品牌,也出现在香港、上海、阿那亚。每一家门店都像一处精致的茶实验室。高客单价的纯茶搭配独立设计的茶器,构建出“半日闲”的生活片段。人们在此小坐,既能社交,也能独处,茶成为人与空间之间的媒介。
而在上海,开吉茶馆选择了另一种方式表达“慢”。其在空间形式上更倾向于复合业态的茶馆,不仅提供茶饮,更融入了餐饮业态,供应米面主食、现做小吃等。让茶馆从单一的饮品零售转变为一个完整的生活场景。
作为起源于2022年的上海本土茶馆,开吉已从南昌路(现已关)延伸到久光百货、鸿寿坊、上生·新所等商业空间,近期又在深圳开出首店,将“茶+餐食”的生活方式带到新的城市。品牌线下空间均为开放式布局,不像传统茶馆那样拘谨,也不同于咖啡馆的社交高频,成为了介于两者之间的生活场。
![]()
开吉茶馆 in 上海鸿寿坊
![]()
定位现代茶文化新零售品牌的tea'stone则把这种体验直接带进了城市核心商圈,自2018年至今已在深圳万象天地、上海新天地、南京IFC国金中心、杭州万象城等项目以旗舰店亮相。
品牌的思路很清晰:让顾客在空间中认识茶、理解茶,再延伸到购买茶叶与茶具,完成从体验到零售的自然转化。在tea'stone的营收构成中,零售(茶产品和茶具)占比达三分之一,这在茶饮行业并不多见。门店成为一个高效的体验与销售循环:顾客因空间被吸引,又因产品带走一部分记忆。
![]()
![]()
tea'stone in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
这类品牌在以不同方式重塑茶饮空间,致力于让空间成为茶文化的入口与传播载体。BASAO回到制茶本身,开吉茶馆把茶融入一日三餐的节奏,tea'stone则把重心延伸到零售环节,三者共同指向的是从卖饮品到造场景的转变,让人们在其中找到属于当代生活的慢意与秩序。
![]()
地方味:
唤醒对地域文化的记忆
当全国连锁品牌的产品趋向同质化,一些从地方文化里寻找灵感的茶饮品牌彰显出了独特性。如阿嬷手作、去茶山、霸王茶姬等品牌,成长逻辑是从地域文化中提炼出独特的故事性和风味,再以标准化模式实现反向往一线城市输出开店。
以阿嬷手作为例,其发源于广西南宁,主打手作和品质原料。门店开放展示操作间的制作过程,让顾客感受到“阿嬷”这一形象背后的烟火气。
品牌门店多为暖色调、自然材质以及简洁干净的布局,大多数门店面积并不大,形式多为快取,却用“广西特色原料+手作细节”传递记忆和温暖感。其创立于2018年,2022年后高频进入上海等一线城市,在购物中心集中扩张,计划于2025年拓展至90家。
![]()
![]()
阿嬷手作 in 上海豫园
再看去茶山,2000年就在贵阳开出第一家门店,根植于贵州20余年,产品线融入刺梨、黎平香禾糯等地方食材;视觉延续了贵州山地地貌与苗族纹样,既传递出地域文化,也形成了独特的品牌识别。品牌长期以西南地区为核心,近年开始在重庆、成都、深圳以及外省城市开店,门店数逐步突破几十家。其贩卖的不仅仅是饮品,更是一份对西南山野的想象和地方文化复兴的故事。
![]()
![]()
去茶山苏州首店 in 苏州仁恒仓街
还有霸王茶姬,立于昆明,以“东方美学”构建品牌形象,从视觉到命名都高度统一地传递出一种国风雅致,同时在包装、色彩和等待区的细节中,加入文化记忆的线索,让消费者在短暂的交易中感受到品牌的独特性。现已逐步扩张至全球市场,2025年扩张目标为中国内地1000+家,中国香港50家,东南亚地区100+家,美国10家。
地方叙事的茶饮品牌,大多保持快节奏的零售效率,但在文化深度上更有厚度。它们通过地域原料的稀缺性与故事性,在同质化的市场中形成差异化。
![]()
![]()
贵阳文旅 x 去茶山
它们满足的是都市人即时、高频次的饮品需求,与“慢空间”的停留场景形成对比。这类品牌的客单价介于高端茶馆和平价奶茶品牌之间,属于中等偏高区间,溢价主要来源于稀缺的地域原料、手作的坚持以及地域文化故事的加持。
地方叙事品牌的成功,在于将“快”的零售效率与“慢”的文化深度巧妙结合,形成了一种具有生命力的地域性表达,而不是简单的全国复制。
![]()
当茶饮品牌告别速度的竞争,也是在告别单一的增长逻辑。过去的茶饮更像是一门关于效率的生意,拼配方、拼规模、拼曝光;如今,一批品牌们在空间、文化与人的关系上有了更细腻的探索。
如果把这两类品牌放在一起,会发现它们正代表着茶饮行业的两股新势力:
![]()
一类以空间为媒介,让“喝茶”成为都市生活中可停靠的片刻;
一类以地方为起点,让风味重新与土地、记忆相连,形成流动的故事。
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在探寻一种更长久的关系:人与品牌之间的信任,城市与地方之间的往来,感官与情绪之间的平衡。
这种变化并不剧烈,却在悄悄重写茶饮行业的竞争模式,让品牌主动思考如何在多元的生活节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让茶饮消费从短暂的消费回到持久的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