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的260块会员卡,为啥越来越多人不想续了?
![]()
最近,家住广州天河的李小姐挺纠结。
她可是山姆的老会员了,连续三年都按时交那260块钱的会员费。
但最近她跟南方日报记者说:“明年我可能不续了。”
为啥?她觉得山姆变了,那张曾经让她觉得“值”的卡,现在得好好掂量掂量了。
李小姐的想法不是个例。你刷刷微博、小红书,就能看到不少人在讨论“山姆不值了”、“山姆平替”。
曾经大家觉得山姆东西又大份又划算,品质还有保障,现在这种感觉,好像淡了。
![]()
感觉“没那么便宜了”
北京的李先生就是个实在人。
他真拿个小本本做了比价。
比如常喝的某品牌牛奶,以前山姆便宜不少,现在呢?“优势微乎其微”,差别很小了。再看一些零食,碰到京东、淘宝搞大促的时候,网上买反而更便宜!
这种感觉越来越普遍。为啥?竞争太激烈了!
盒马开了X会员店,喊出“拳打山姆,脚踢Costco”的口号,直接搞了个“移山价”,盯着山姆卖得最好的几样东西降价,逼得山姆也不得不跟着降了几次价。
![]()
美国来的Costco也来了,它东西少而精,自己牌子Kirkland的东西做得又好又便宜,像生鲜、日用品这些,价格常常比山姆还低。
![]()
连永辉、家乐福这些老牌超市,也在学着搞会员店模式。大家都在抢中产家庭这个市场,价格战就成了最直接的武器。
广州社科院的专家陈峰看得明白:“山姆的领先优势正在缩小。”
以前,山姆靠便宜、东西好、购物体验高大上,确实厉害。但现在对手多了,也强了,这些优势就被慢慢追上了。
花钱买的“尊贵感”去哪了?
如果说价格是算得清的账,那购物体验就是种感觉。可偏偏,山姆过去最让人称道的“好感觉”,现在也出问题了。
不少办了更贵的“卓越会员”的人抱怨:专属客服回消息慢了,以前打个电话很快有人解决,现在可能要等半天。像免费轮胎打气、眼镜清洗这些小福利,排队时间也变长了。
想象一下,你花了大几百甚至上千块办卡,图的就是个方便和省心,结果服务缩水,排长队,店里人挤人像赶集,哪还有什么“专属感”、“尊贵感”?
这种心理上的满足感一旦没了,大家就觉得这会员费花得不值当了。
深圳的赵先生周末去过一次山姆就再也不想去了:“周末去山姆简直是受罪!光停车就得绕场子半小时,进去后购物车推都推不动,试吃个东西排长队,结账更是大排长龙。整个过程累死人,一点乐趣都没有。”
![]()
业内的专家也看到了问题:店开得多了,开得快了,但管理和品控有点跟不上了。
有的店人一多就乱糟糟,网红商品动不动就断货,货架摆放也变来变去,不同店的服务体验差别挺大。山姆一直强调的那种“极致体验感”,被稀释了。
![]()
明星产品,还是那“老三样”
“逛了三年,最火的还是麻薯、烤鸡、榴莲千层那几样,都吃腻了。”有年轻会员在网上吐槽。
![]()
确实,曾经山姆的烘焙区、冷藏柜可是社交平台上的明星,拍个照发朋友圈都特有面子。
这些爆款给山姆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和新会员。
但现在,问题来了。山姆的爆款一旦火了,盒马、Costco,甚至街边的面包店、奶茶店,很快就能做出差不多的东西,有的味道像,有的价格更低。
![]()
比如盒马的麻薯面包,跟山姆的味道很像,价格还便宜一两块钱。
山姆的“独家秘方”红利期,从过去的几个月,一下子缩短到可能只有几周。
当你在家门口就能买到差不多的东西,谁还专门跑一趟山姆?
更关键的是,山姆自己出新爆款的速度好像慢了。
货架上摆来摆去还是那几样明星产品,老会员自然就觉得“没新意”、“审美疲劳”了。
专家分析,这可能是成功之后的一种“路径依赖”,开发新品时总想着用“大包装”、“高性价比”、“基础大众口味”这些老方法,反而有点放不开手脚了。
你看它出的新品,很多像是老爆款的“微升级”,比如原味麻薯变巧克力味麻薯,普通榴莲千层变猫山王榴莲千层。
这种改进当然可以,但总觉得缺少能让人眼前一亮、引发新一轮打卡热潮的“大爆款”。
还有就是对中国本地口味的反应。
山姆的本土化,相比盒马这种土生土长的,或者反应更快的对手,显得有点慢半拍。
比如现在年轻人喜欢的螺蛳粉、酸菜鱼预制菜、新式茶饮口味,山姆跟进的脚步和深度,有时不如更灵活的本地对手。
它的创新更像是“把全球标准的产品,稍微改改适应中国”,而不是真正“从中国本地需求里长出来的新东西”。
山姆的难题:做大了,怎么再“变小”?
山姆在广州卖得最好的天河美林天地店,一年能卖30个亿,是全国标杆。
今年它在广州还要继续开店,在荔湾开第三家,白云区还计划搞个更高级的绿建三星店。
![]()
为了送货更快,它还在建“极速达云仓”,花都、南沙的云仓已经开了,基本保证广州主要地方1小时送到。看起来势头很猛。
但问题也来了,店越开越多,顾客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周末,人山人海。
![]()
前面赵先生的抱怨就是缩影。店大、人多,管理起来就更复杂。
关键的问题是:山姆现在面临一个挑战,就是在它变得这么“大”之后,怎么想办法重新“变小”——意思是怎么在这么大的体系里,重新找回那种贴心、有人情味、让人信任的社区小店的感觉?
这不是简单换个App界面就能解决的,是整个模式的再平衡。
未来怎么拼?专家预测,以后会员店竞争,主要拼四样东西。
1. 供应链效率和价格: 东西进得快不快,成本低不低,能不能保持价格竞争力?
2. 数字化和会员运营: 像盒马那样,用数据更懂会员,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和价格。
3. 本土化创新: 东西是不是真的符合中国人的口味和需求?能不能快速推出大家喜欢的新品?
4. 购物体验升级: 怎么让逛超市更舒服、更省心、更有乐趣?
消费者用脚投票,山姆得拿出真本事
所以你看,像李小姐、赵先生这样的会员犹豫要不要续卡,真不是矫情。
价格优势被追上了,周末购物体验像打仗,明星产品有点吃腻了,新东西不够惊艳,服务还有点缩水… 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摆在眼前。
山姆确实曾经很成功,那些大货架、精选商品、会员模式都挺新鲜。
但现在市场变了,消费者更精明了,对手也更厉害了。
那张260块的卡,值不值,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
山姆要想留住这些“精算师”会员,光靠过去的招牌不行了,得拿出点真本事,在价格、新品、服务、尤其是真正理解中国家庭的需求上,下硬功夫了。
否则,“不续卡”的声音,只会越来越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