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崇明区,位于上海市东北部总面积1413平方千米,占上海市总面积的比例约为22.2%。2024年崇明区常住人口约64万,而2024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为约2480万人,崇明区常住人口占上海市常住人口的比例约为2.57%。
崇明区是上海面积最大的区,却是上海人口最少的区,形成强大的反差。上海市土地紧张,却一直未对崇明岛进行大规模开发。
![]()
崇明岛未被大规模开发主要受自然条件、生态保护、经济成本等多重因素影响。以下是具体原因:
1.生态保护优先、生态价值排第一
崇明岛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线关键节点,拥有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等关键生态区域,还是众多迁徙水鸟的重要栖息地,
其湿地生态系统对维护长江口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同时,这里的青草沙水库承担着上海一半以上的原水供应,是城市饮用水源的核心保障地,环境质量易受外界影响。
如果大规模开发会破坏滩涂湿地、污染水源,不仅威胁珍稀物种生存,还会动摇上海的生态与供水安全,这种损失远非土地开发的短期利益能弥补。
![]()
2.自然条件限制
崇明岛为河口冲积岛,地势平坦但地下水位较高,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大 。同时,其90%以上土地海拔在3.21-4.20米之间,易受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影响,开发风险较高 。
2001年起崇明岛实施生态立岛战略,关停重污染企业,森林覆盖率从16.8%提升至30.74% 。2022年规划目标为打造世界级生态岛,限制大规模工业开发,常住人口规模下调至 70 万,建设用地规模也小幅缩减,新增建设用地控制为零增长。
3.经济与交通成本
崇明岛与上海市区隔江相望,距离上海市区较远,目前虽有隧道、大桥连接,但综合交通体系仍不完善,大规模开发需要配套建设大量交通、市政设施,不仅建设成本极高,还可能对现有生态环境造成二次破坏。
且岛上村庄布局分散,城镇规划建设水平相对滞后,土地集约化程度不高,难以支撑高密度的城市开发模式。
崇明岛对建筑有严格管控,新建建筑高度原则上控制在 18 米以下,这种管控下,房地产开发、大型工业项目等常规高收益开发项目均无法落地,也从根本上限制了大规模商业化开发的可能性。
![]()
总结:
崇明岛的 “不开发” 是拒绝粗放开发,而非完全停滞发展。通过举办花博会展示生态建设成果,
发展生态农业、绿色文旅等产业。这种开发既守住了生态底线,又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双赢,这远比单纯的土地开发更契合上海的长远发展需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