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人名均为化名,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01.
我站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看着女儿身边多出来的那个女孩,脑子里一片空白。
"妈,这是我闺蜜小雅,反正商务舱4个座位也是空着,我就让她一起来了。"女儿语气轻松,像在说"今天多买了瓶水"。
我愣了足足10秒。
10万块的欧洲游,我筹备了3个月。提前半年订机票,一个个比价酒店,连行程都做了20页的攻略。就为了带女儿一家四口——女儿、女婿、还有两个外孙——过个好年。
现在,她告诉我,"反正也是空着"?
![]()
"女儿,这次你们玩吧。"我听见自己的声音异常平静,"我先回了。"
转身那一刻,我看见女儿眼神闪了一下。那个眼神我很熟悉——就像小时候她偷拿钱被发现时的样子。
只是这一次,她什么都没说。
02.
这趟旅行,光是准备就花了我三个月心血。
我退休前是小学老师,退休金一个月4200。这10万,是我攒了两年的钱,加上把老家那套拆迁房租出去的租金。
女儿知道我在准备这趟旅行。她发微信问过我两次:"妈,钱够吗?"
每次我都回:"够,你别操心。"
她就真的不操心了。每次视频通话,她的眼神总是飘忽的,像在看别的东西。从来没问过我订了哪家酒店,也没问过行程怎么安排。甚至连一句"谢谢妈"都没说过。
我记得她5岁时,会用攒的零花钱给我买棒棒糖,搂着我的脖子说"妈妈辛苦了"。那时候她还会心疼我。
现在呢?我一开始以为,她是不好意思说。后来我发现,她是真的觉得理所当然。
上个月她生日,我给她转了6000块,让她买个好点的包。她收到钱3秒钟就回了句"哦知道了",然后发了张她和闺蜜吃日料的照片到朋友圈,配文:"生活要对自己好一点。"
那张照片里,有小雅。就是现在站在我面前的这个女孩。
我记得那顿日料,人均1500。
03.
我现在想起来,女儿的手机总是扣着放的。
上次去她家,我想看看外孙的照片,拿起她的手机,她几乎是瞬间就冲过来抢走了:"妈你别乱翻,我手机里有工作信息。"
那个动作,那个语气,像防贼一样防着我。
我当时心里不舒服,但没说什么。我想,也许年轻人确实注重隐私。
可现在,我突然明白了——她在防什么。
从机场打车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女儿的"免费提款机"的?
脑子里突然跳出一个画面。
10岁那年,我想要一双白球鞋。班里其他女孩都有,只有我穿着妈妈改的旧布鞋。
我鼓起勇气跟妈妈说,她看都没看我一眼:"你弟弟要报补习班,哪有钱给你买鞋?"
那双鞋68块。补习班800。
我记得那天晚上,我躲在被子里哭了很久。我发誓,等我有了孩子,一定不会让她受这种委屈。
我弟弟后来呢?被宠坏了,40岁了还跟爸妈要钱。我以为我不会重蹈覆辙。结果只是角色反了。
所以,女儿要什么,我都给。
她想学钢琴,我咬牙买了2万的琴。她想出国交换,我借了3万块。她结婚要20万彩礼,我把老家的房子抵押了。
我以为,我给她的是爱。
现在我才明白,我给她的,是理所当然的习惯。
04.
回到家,我坐在沙发上,脑子里一片混乱。
手机响了。是女儿发来的微信。
"妈,你至于吗?小雅一个人在家过年怪可怜的,我就想着带她一起。你要是觉得不合适,我让她回去就是了。"
我看着这段话,手开始发抖。
"你至于吗"——原来在她眼里,我的生气是"小题大做"。
"我让她回去就是了"——原来她觉得,只要让闺蜜回去,这事儿就算解决了。
她从头到尾,都没问过我一句:"妈,对不起,我应该提前跟你商量。"
我没回她的消息。我盯着手机,突然想起一件事——她的手机,一直扣着放。
一个念头闪过。
05.
第二天下午,我去了女儿家。她不在,女婿带孩子去上早教课了。我用备用钥匙开了门。
我知道她的手机密码。是她生日,六个零。
手机就放在茶几上,屏幕朝下。
我深吸一口气,拿起手机,输入密码。
微信里,有个群叫"姐妹淘"。最上面是小雅发的消息。
我点开聊天记录。
第一条,是一周前。
小雅:"你妈真舍得啊,10万说出就出。"
女儿:"反正她也没地方花,给我不是一样。"
我的手抖得几乎握不住手机。
往上翻。
女儿:"我妈退休金4200,她一个人花得了多少?攒着也是攒着。"
小雅:"那你这次带我去欧洲,她不会生气吧?"
女儿:"生什么气,机票都是商务舱,4个座位空一个也是浪费。再说她要是不乐意,不去就行了呗,钱我又没让她白出。"
我看着那句"钱我又没让她白出",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我继续往上翻。
两个月前,有人在群里问:"你妈对你也太好了吧,我妈都没给过我这么多钱。"
女儿回:"她欠我的。小时候她工作忙,根本没时间管我,现在有钱了不对我好点?"
小雅:"你妈对你这么好,你不觉得压力大吗?"
女儿:"压力什么?她又没问我想不想要,给了就得收着呗。"
我愣住了。
她说,我欠她的。
我想起那些年,我早上6点出门备课,晚上10点才回家。不是不想陪她,是我要养家,她爸那时候下岗,家里全靠我一个人的工资。
我以为她懂。
原来她不懂。她只记得我不在家,不记得我为什么不在家。
我继续翻聊天记录,手已经抖得不像话了。
那些话,像一把把刀,扎在我心上。
"反正我妈有钱。"
"她退休了闲着也是闲着,帮我带孩子不是应该的吗?"
"我跟我妈说要换车,她肯定会给钱的,就当免费保姆的工资了。"
最后一条,是昨天晚上。
女儿发了张我在机场转身的背影照,配文:"我妈生气了,怎么哄?在线等,挺急的。"
我点开那张照片,看着自己在机场转身的背影。她拍下来了,却不是心疼,而是当成笑话发给朋友。
下面一群人出主意。
有人说:"买束花,说几句好听的就行了。"
有人说:"你妈那性格,过两天就消气了,别理她。"
小雅说:"实在不行,你就说'妈我错了'呗,反正也不费什么事儿。"
女儿回了个大笑的表情:"也是,反正说几句好听的又不会少块肉。"
我盯着那句"反正说几句好听的又不会少块肉",突然很想笑。
笑着笑着,眼泪就掉下来了。
06.
我截图了那些聊天记录。
手机放回原处,我离开了女儿家。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在女儿心里,变成了一个"说几句好听话就能搞定的提款机"?
晚上9点,女儿打来电话。
"妈,你今天来我家了?"她的语气很平静,听不出情绪。
"嗯。"我说。
"你看我手机了?"
我没说话。
她沉默了几秒钟,然后说:"妈,你别多想,群里都是开玩笑的。"
"开玩笑?"我听见自己的声音在发抖,"'反正我妈有钱''就当免费保姆的工资',这也是开玩笑?"
她急了:"妈你至于吗?我跟朋友聊天而已,你怎么还翻我手机啊?"
"我至于吗?"我重复了一遍这句话。
我突然想起10岁那年,我穿着旧布鞋站在妈妈面前,她也是这么说的——"你至于吗?不就一双鞋。"
我花了30年,终于活成了我妈的样子。
只是角色反了——我从那个"不配要新鞋的女儿",变成了那个"理所当然要给钱的妈"。
"女儿,我想明白了。"我说,声音前所未有的平静,"这些年,是我错了。我以为给你钱,给你我没得到过的东西,就是爱你。但我忘了教你最重要的东西——感恩和界限。"
"妈你什么意思?"
"欧洲的10万,你们去玩吧。就当是我给你的最后一笔钱。"
"什么最后一笔?"她的声音拔高了。
"以后,我的退休金我自己花。你要钱,自己挣。你要我帮忙带孩子,可以,但我有权利拒绝。我不欠你的。"
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
"妈,你是不是更年期啊?怎么突然这样?"她的语气带着不可置信。
我笑了:"也许吧。但这个'更年期',来得正好。"
挂了电话,我打开手机通讯录,翻到一个很久没联系的号码。
我弟弟。那个从小被偏爱的弟弟。
电话接通,他的声音有些意外:"姐?"
"我想跟你说句话。"我深吸一口气,"小时候的事,我放下了。不是原谅爸妈的偏心,是原谅我自己——我不该把童年的缺失,变成女儿的溺爱。"
他愣了几秒:"姐,你怎么突然..."
"我们受过的伤,不该传给下一代。"我打断他,"无论是忽视,还是溺爱。"
那天晚上,我给自己订了一张去云南的机票。
一个人,7天,5000块。
这是我第一次,为自己花钱旅行。
上周女儿发微信问我:"妈,你什么时候回来?"
我回:"我在云南。"
她说:"我想让你帮我带两天孩子。"
我回:"不好意思,我报了老年大学的绘画班,周末没空。"
她发了个问号。
我看着那个问号,想起机场转身那一刻。
那时候我以为,转身是放弃。
现在才明白,转身是看见自己。
不是那个"欠女儿的妈",也不是那个"要不到新鞋的女儿"。
就是我自己。
这就够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