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京晨报)
转自:南京晨报
志愿服务“百花齐放”,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近年来,南京市鼓楼区下关街道党工委坚持将党建引领作为贯穿志愿服务和基层治理的主线,聚焦“家门口”“小而精”“专而特”等特色,广泛开展“金陵志愿红”“鼓志力行”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服务力量多元化、队伍专业化、项目品牌化,不断提升民生服务的温度。
青春赋能,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齐飞
在下关街道,各社区积极引导青少年成为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为基层治理注入蓬勃朝气。
东炮台社区党委联合社会组织,打造“小海苔”培育实践团,形成“挖掘—培育—传播—辐射”的文化志愿服务闭环。39名“小海苔”通过30余场学习培训、15场志愿讲解,串联起9处红色地标,服务受众超500人次,让社区历史“活起来”。
热河路社区党委精准对接亲子家庭需求,依托网格化管理建立专属活动群,深挖下关滨江、城墙文化,创新推出“小绣球”护照与学校“天天卡”双向互认机制,极大提升了青少年参与的积极性,实现了校社协同育人的良性循环。
商埠街社区党委依托滨江区位与江豚观测点优势,联合专业协会构建“科普宣讲+亲子实践+实地体验”三维一体的志愿服务机制。通过开设“长江小课堂”,组织“江豚绘画”“小蟹回家路”等体验活动,有效传递生态文明理念,打造了可持续的社区生态教育品牌。
社校联动,艺术滋养与红色传承共育
创新社校合作模式,整合高校资源,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与文化内涵。
下关街道多伦路社区党委联动南京艺术学院青年志愿服务队,创新设立“诗意多伦”系列户外实践品牌、“闪闪的红星”红色育人读书会。不仅如此,寒暑假研学计划有效拓展了未成年人综合素质,增强了社区教育活力。
唐山路社区党委联合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青年志愿者开展“青春除癣·净美家园”活动,清理“牛皮癣”80余处,以实际行动美化家园、弘扬文明新风。同时,社区党委联合港航投资公司志愿服务队开展“护渡‘递’真情”活动,普及水上安全知识,切实提升居民的安全意识与应对能力。
银龄关怀,精准服务与邻里互助同行
聚焦老年群体需求,构建多层次、精准化的为老服务体系,传递下关街道各社区的基层温暖。
世茂滨江社区党委构建“红邻汇·银龄颐养”为老服务新格局, 通过联合专业养老机构,提供理发、修脚、送餐、陪诊、助医等一站式上门服务,并定期举办“银发”集体生日会,营造尊老、睦邻氛围,推动志愿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关怀”转变,切实提升老年群体归属感与幸福感。
唐山路社区党委“江韵逸家”品牌开展“博爱银龄”“体检进社区”“博爱光明行”三大项目,构建“预防+服务+科普”健康网络。从为困难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安装安全守护设备,到组织免费体检及专家解读,再到开展眼部义诊科普,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全方位的健康关怀。
平安共建,多元参与与智慧治理融合
下关街道各社区广泛动员多元力量,筑牢基层安全防线,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新民门社区党委牵头组建以党员骨干和热心居民为主的“平安哨”巡逻队,实行“四定”工作法和闭环管理流程,开展每日治安、卫生、安全隐患巡查,成为社区治理的“移动探头”,有效提升了安全系数和响应速度。
盐大街社区党委创新“党建+暖新”模式,打造“宁小蜂”驿站关爱新就业群体。既提供暖心物资与培训,又引导快递员、骑手担任“流动网格员”,通过“随手拍”等方式反馈问题,成为基层治理的“移动探头”,构建了双向奔赴、互促共赢的新格局。
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探索与实践,让志愿服务扎根于基层治理的土壤,绽放出各具特色的绚丽花朵。接下来,下关街道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不断拓展志愿服务的广度与深度,激发更多居民的参与热情,通过志愿服务的“小切口”做实基层治理的“大文章”。通讯员 荣妍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景正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