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四川宜宾开幕。当下,动力电池产业进入“规模扩张”与“质量升级”并行的关键期。面向“十五五”,如何推动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
与会嘉宾认为,要加强技术协同创新、增强产业链竞争力、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例如,要不断挖掘液态动力电池性能提升的潜力,推动高安全、高比能动力电池创新发展。同时,要关注固液混合电池和全固态电池的技术突破,推进产业化应用
![]()
今年前三季度,产业延续增长态势,累计装车量达493.9GWh,同比增长42.5%。
同时,技术水平大幅提升。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驶里程接近500公里,动力电池单体成本降低30%,寿命提升40%,充电速率提升3倍多。同时,固态电池研发取得关键进展,部分企业已完成小批量的试验和装车测试;钠离子电池在储能、低速电动车等场景实现商业化的落地,电池安全技术持续升级。
另外,全球化布局持续深化。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连续两年、动力电池出口连续五年位居全球第一,产品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锂电池出口额保持两位数增长。同时,企业海外建厂步伐加快,在欧洲、东南亚等地建成多个生产基地,碳足迹核算与国际互认工作取得积极的进展。
“今年,将正式进入‘TWh时代’,预计今年中国市场规模达到1200GWh;2030年将达到3000GWh,全球将达到4800GWh。”长安汽车副总裁邓承浩预计,2027年,固态电池将进入小规模示范阶段,2030年以后,固态电池将逐步走向商业化。
与会嘉宾认为:“未来5年,固态电池技术会加速突破,锂电池应用场景越来越广,行业必将进入高质量增长的黄金期。”
围绕“未来电池产业发展的重点是以当下的液态锂电池为主还是固态电池为主”“动力电池产业出海”“如何更好应用AI”等热点话题,与会嘉宾展开讨论。
“相较于液态锂电池,固态电池是不是能够提高能量密度,是不是有更高的安全性,还没有得到证实。”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张久俊表示,不要局限于某一种形式的电池,关键要在能量密度、安全性两个指标上“下功夫”。
全固态电池是未来电池技术重要方向,但仍面临固态电解质离子导电率低和固-固界面稳定性两大难题,其商业化应用尚需时日。在发展全固态电池的同时,也要大力发展金属锂电池、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