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稀土研究院:
新技术线投产、人才改革深化
全年盈利在即
【Rare Earth Exchanges网 11月10日报道】
核心要点
前三季度,包头稀土研究院外部收入已超额18%完成全年目标。其中,合并营业收入达1.64亿元,利润总额达354万元,获得54项专利授权,新增94项科研项目。
重大技术进展包括:千吨级稀土矿石分解示范线建成;新型6千安和10千安电解槽实现稳定运行;生产的增强型稀土铝导体性能提升5%。
研究院正通过员工技术成果赋权改革加速商业化,目标在第四季度推动3-5项重点成果转化,引进了9名高学历人才,开发30千安和50千安电解槽项目,以期实现年终盈利。
![]()
中国科学院下属的稀土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报告称,其已战略性地锚定全年目标,并正“全力以赴”冲刺,力争实现扭亏为盈。研究院表示,其正深入贯彻党中央有关会议精神,紧扣年度任务清单,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成果转化的提速增效。
扎实业绩为全年冲刺奠定基础
前三季度,研究院交出了一份“超预期”的业绩:合并营业收入达到1.64亿元(约合2200-2300万美元),其中外部收入达到3566万元——超额18%完成全年预算目标。合并利润总额达到354万元,完成了年度预算目标。
在研发方面,当前强劲势头为第四季度的冲刺奠定了基础:年内到位科研经费超过1.07亿元;新增科研项目94项(国家级9项,自治区级35项);获得专利授权54项(国际专利6项,发明专利41项);发表论文43篇,其中SCI期刊论文20篇;发布标准55项;获得省部级、行业级科技奖励8项。研究院还入选为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标杆企业”。
在成果转化、产业化领域,示范线建设和平台筹备同步推进。研究院报告称,已完成千吨级稀土精矿酸碱浆法分解及烟气资源化利用示范线的连续化联动调试。6千安和10千安新型高效节能电解槽实现了工业化稳定运行。
为白云鄂博矿区某绿色电力项目生产的16吨稀土铝绝缘导线和5吨钢芯稀土铝绞线已并网,其导电率和机械性能均提升5%。包括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稀土冶金与功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已完成验收或优化重组,进入下一阶段发展。
多措并举汇聚前行合力
在企业改革和人才培养方面,研究院修订了《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刚性引进博士、硕士9人(包括1名C9高校博士),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7人,并选聘了32名兼职技术经理人以提升转化能力。十人进入博士培养计划,五人获得博士学位,一人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三人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制造业人才支持计划”,新增“英才兴蒙”人才23名。
聚焦成果转化,研究院启动了成果的分级分类管理:44项成果进入成果库和行动清单,两项成果已实现许可转化,产生的转化收益占技术增量净收入的30%。作为内蒙古首家开展员工技术成果赋权改革试点的科技机构,研究院选定“混合稀土精矿酸碱浆法分解工艺技术”作为试点领域,加速成果向产业价值的转化。
下一步工作重点
研究院表示,将围绕年度目标,聚焦三大领域发力:
经营方面:以增收为目标,扩大外部业务份额,确保利润稳定增长。
研发方面:加速推进30千安和50千安电解槽项目的实施进度,推动百吨级稀土热管理纺织材料和年产5万台微型盘式稀土永磁电机示范线达产达效,力争第四季度再争取研发经费到款3000万元以上。
转化方面:深化员工技术成果赋权改革试点,推动3-5项重点成果进入转化通道,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中国稀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能源转型与双碳观察
编译:鄂一鸣(新能源部)
审校:王子涵(新能源部)
编辑:鄂一鸣(新能源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