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观新闻报道,11月12日,《华尔街日报》的一则报道让华盛顿的军工复合体坐立难安。这家向来对中美博弈高度敏感的美媒披露,中方已着手对美恢复稀土供应,却同步推出一套“经认证终端用户”供应体制——一边给美国民用企业开绿灯简化审批,一边把与军方沾边的企业彻底挡在门外。这记“温柔一刀”,让刚在中美第5轮会谈中看到“休战”希望的美国,瞬间陷入更复杂的战略困境。
中美稀土博弈的转折,始于双方约定的“各退一步”。此前为确保供应链安全,中方实施的稀土管制让美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摆得很清楚,2023年中国占全球稀土矿产量超60%,精加工环节更是牢牢掌控92%的份额,美军F-35战机单架就需要440公斤稀土,近九成依赖中国供应。这种结构性依赖下,中方宣布暂停管制一年的承诺,曾让美国军工巨头松了口气。
![]()
可《华尔街日报》扒出的细节,彻底打碎了美方的幻想。新体制下,洛克希德·马丁这类纯军工巨头被直接拉黑,波音这种既造客机又产F-47战机的“军民两用”企业,要过一道比国会预算审批还严的审查关。核心逻辑很明确:稀土可以卖,但必须搞清楚最终用在哪——是造手机屏幕还是导弹制导系统,得全程溯源。有知情人士透露,这套机制相当于给稀土供应链装了“监控探头”,企业背景、材料流向一个都跑不了。
最让美国难堪的是,这套“卡脖子”手法还是自己教的。2007年美国就搞出“民用最终用户认证”,用这套规则限制中国获取高端芯片和敏感技术,连服务军工的个人都不放过。如今中方照猫画虎,甚至做得更精准,堪称教科书级别的“镜像反击”。美国财长贝森特急着放话威胁报复性关税,恰恰暴露了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尴尬——想继续拿中国稀土,又不愿被掐住军工命脉。
![]()
美方的困境远不止于此。美国军工产业链经过多年演化,早已形成盘根错节的转包体系,表面上的民用供应商,背后可能正给军方武器项目供货。过去靠这种“障眼法”还能蒙混过关,现在中方的溯源机制直接戳破了这层窗户纸。更要命的是,中国放开民用供应后,美国企业没人愿意陪政府“从零创业”搞本土稀土产业——中国稀土的性价比摆在那,放弃现成的低成本资源去啃投资大、周期长的硬骨头,对逐利的企业来说根本不现实。
这正是中方这套“阳谋”的高明之处。既兑现了会谈承诺,又没给美军留可乘之机,还顺手给美国的稀土自主计划浇了盆冷水。国际舆论看得明白,中方所有举措都基于自身安全利益,流程公开透明有法可依,即便美国想在国际上喊冤都找不到由头。反观美国,一边求着恢复供应,一边挥舞关税大棒,这种矛盾姿态说白了就是国内政治的“表演”——中期选举压力下要摆强硬姿态,现实中又离不开中国稀土的支撑。
现在轮到美国做选择题了:接受机制就得让军工生产受制于人,不接受就可能面临稀土断供;想通过第三国转口,成本和复杂性会陡增;寄望于稀土回收技术,短期内根本形成不了规模。而中方早已站稳脚跟,国际能源署预测得很客观,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主导地位,短期内没人能撼动。
![]()
这场稀土博弈远不是终点。它更像一个信号,当中国学会用西方熟悉的规则参与战略博弈,传统霸权国家的焦虑只会越来越深。从稀土到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未来的前沿领域里,类似的规则较量还会不断上演。美国这次被“将一军”或许只是开始,如何适应一个不再由自己单方面制定规则的世界,才是华盛顿真正要面对的难题。而中方用稀土这枚棋子展现的战略智慧,已经给出了清晰答案:主动权,永远握在有准备的人手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