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盛锐 通讯员 黄华斌 袁帅枫
随着冬季来临,新能源车辆在高速公路上因“续航焦虑”再次凸显。
11月12日凌晨4时58分,寒意正浓。杭州公安高速交警五大队接到驾驶员报警,称其驾驶的绿牌新能源厢式货车在G25杭新景高速往千岛湖方向过袁富出口2公里,电量即将耗尽,车辆无法继续行驶。
值班民警迅速通过道路公共视频锁定了车辆的具体位置。画面中,这辆货车正缓慢地在硬路肩上“蠕动”,试图坚持到下一个出口。然而,车辆的动力已明显衰减,多次停停走走,在挣扎了短短百米后,彻底失去了动力,停在了弯道路段。
此时天色未亮,弯道视野不佳,加之凌晨是疲劳驾驶高发时段,极有可能发生猛烈追尾。
![]()
五大队供图。
路面巡逻警力及施救力量立即赶赴现场,该故障车被免费、安全拖离。
在询问时,驾驶员彭某提到,货车在杭州南上高速前,电量还剩20%多,显示可行驶60多公里,就想坚持到目的地再充电。
因为刚开新能源货车没几天,彭某不了解电车性能,结果只开十几公里就趴窝。
民警对其安全教育,提醒注意新能源车与燃油车差异。
为避免类似“趴窝”事件发生,杭州高速交警向广大新能源车主发出以下安全提示:
长途出行,电量充裕是前提:出发前务必充满电,并规划好沿途充电站。高速行驶时,建议将电量保持在30%以上,切勿过度依赖表显的低电量续航。
预留余量,及时补能是关键:冬季行车,不要等到电量低于20%再寻找充电桩。建议当电量降至30%-40%时,就开始寻找服务区进行充电,为自己预留足够的缓冲空间和安全余量。
(来源: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