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巴黎南郊的维尼厄(Vigneux-sur-Seine),超市里出现了一个让许多人驻足的场面。
收银台前,一位浅棕色头发、穿花色外套的女士,正小心翼翼地从钱包里掏出零钱,递给收银员,又郑重地拿回找零。简单的付款流程,在她看来像是极为严肃的工程。
她提着两罐可乐,冲店员笑了笑,说:“我今天是一个人来的。”
![]()
在她转身离开时,收银台那头突然传来了掌声。店长带头鼓起掌来,其他顾客也纷纷加入。
掌声不为别的,只因为——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独自完成一趟购物。
她叫Agnès Herbin,57岁,患有唐氏综合征和智力障碍。
![]()
从1992年起,她就一直住在距离这家Franprix超市不到一百米的“圣女贞德之家”(Maison Jeanne-d’Arc)——一所为智障人士设立的长期疗养院。
三十多年来,她几乎没有离开过疗养院,所有外出活动都必须有护工陪同。而这次,Agnès第一次自己走出去、自己买东西、自己回家。
这次平凡的购物,对她来说,是一次跨越了几十年的“自由练习”。
![]()
Agnès提着那两罐可乐回到疗养院时,门口早已站满人。她的母亲、护理员、同住的47位居民,还有维尼厄市的市长——大家都在等她。
那天是2024年11月5日,一个普通的星期二,但在“圣女贞德之家”里,像过节一样。大厅挂着横幅,桌上摆满鲜花。
市长Thomas Chazal亲自到场,为她颁发了一枚市级奖章,庆祝她成为疗养院第一个获得“Madja认证”的居民。
![]()
“Madja”其实是一个缩写,意为“圣女贞德之家自主出行法”(Méthode Autonomie des Déplacements Jeanne-d’Arc)。
这是一种全新的社会辅助方法,用来帮助有智力障碍的群体重建“出行自由”。
三年前,这个项目在疗养院内部启动。设计者是院内教育与康复负责人Hyacinthe Ouahoud,他想做一件过去几乎没人敢做的事——让智障患者自己出门。
![]()
“这是一个巨大的责任,”Hyacinthe说。过去几十年,法国各地的康复机构几乎都规定:有认知障碍的患者必须由专业人员陪同外出,否则机构要承担全部风险。
可他觉得,太多的“保护”反而让他们永远失去了独立的机会。于是,“Madja”诞生了。
而这个计划的出发点,谁也没想到,竟然是——可乐。
![]()
Agnès非常喜欢喝可乐,几乎每天都要喝。起初,工作人员还试图让她少喝点,担心糖分太高。
可后来,Hyacinthe灵机一动:既然她如此热爱可乐,那不如让这份热爱变成“动力”。
他们制定了一个计划——让可乐成为“奖励机制”,用来训练她的独立能力。
![]()
每周三下午,专职教育员Nicolas都会陪她去附近的Franprix超市。他们不急着买,而是分步骤练习:怎么过马路、怎么看红绿灯、怎么和收银员打招呼、怎么拿找零。
他们设置了四个评估标准:方向感、安全意识、社交互动和整体自主性。每一次外出,Nicolas都会在旁边观察,记录她的反应。
一开始,Agnès对周围的世界充满恐惧。施工的噪音、哭闹的孩子、突然出现的狗——这些都会让她慌张。
可经过一次又一次练习,她渐渐学会在变化中找到自己的路线。
![]()
“有时候我会故意走在她后面几步,看她能不能自己找到回家的方向,”Nicolas回忆说,“到后来,她已经能在我不提醒的情况下完成整个过程。”
最后几次,他甚至躲在超市货架后面,看着Agnès自己结账、提着可乐走出门口。那一刻,他知道,她准备好了。
11月5日那天,他们决定正式让Agnès独自外出。
![]()
那天阳光很好,街上落叶堆在路边。Agnès背着小包,从疗养院的大门走出来,穿过十字路口,一路走进那家熟悉的Franprix。
她拿起两罐可乐,走到收银台,掏钱、结账、拿小票,一气呵成。
等到她走出超市大门时,店长和几位员工在门口鼓起了掌。那一幕,被许多人记在心里。
她手里拎着可乐,笑着说:“我很高兴,我自己来买的。”
![]()
回到疗养院时,她的母亲在门口等她。那天的颁奖仪式上,市长亲手为她戴上了奖章,说:“Agnès,你让我们所有人都看到了努力的意义。”
乍一听,用可乐当“治疗工具”似乎有点荒唐,但在法国的康复体系里,这其实是一种心理强化训练。
心理学里有个概念叫“正向强化”,意思是——用积极的结果去鼓励正确的行为。Agnès喜欢可乐,于是她会为了那两罐可乐努力练习独立出行。
![]()
这种方法并不是简单的“奖励制”,而是建立在长期观察和精细评估之上的。
疗养院的团队花了整整两年时间,才为她制定出一份可行的自主出行计划:从院门到超市的路线、可能遇到的意外情况、应对策略,甚至包括商店员工的协作。
是的,连超市的员工都参与了这个计划。
![]()
疗养院的工作人员与超市员工沟通过,达成了协议。他们还教Agnès,对超市员工保持礼貌。
如果有一天,她迷路、恐慌或发生意外,店员可以直接联系院方,甚至亲自护送她回去。
这样,她虽然独自出行,却仍处在一个被“无形保护”的环境中。
![]()
Hyacinthe解释说,这就是“受控自由”的核心——既保障安全,又让人有真实的自主体验。
如今,Agnès不再需要每次都有人陪。她每周都会去买可乐,有时候也会顺便帮其他居民带点东西。她知道怎么过马路、怎么打招呼、怎么笑着说“merci”。
她的教育员说:“她现在更愿意说话了,每天笑得特别多。”
![]()
对于疗养院的其他居民来说,Agnès的成功成了一种“激励”。他们也开始问:“我什么时候可以一个人去买面包?”
Hyacinthe说,他希望到2026年底,至少有五位居民能像Agnès一样,通过Madja认证,独自外出。
未来,他们计划把“自主项目”扩展到更多方面——坐公交车、使用智能手机、去咖啡馆和朋友聊天。
或许有一天,Agnès能拿着手机,独自坐在咖啡馆,慢慢喝完一杯咖啡。
Ref:
https://www.leparisien.fr/essonne-91/vigneux-agnes-57-ans-et-atteinte-de-trisomie-21-peut-pour-la-premiere-fois-faire-ses-emplettes-seule-13-11-2025-DEMTHYK66FAELBQM7FSLBICRKU.php
文|小月
点「赞」「在看」为我们打call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