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汽车CEO吉姆·法利在亲自主导拆解了特斯拉和多款中国电动车后,坦言自己内心满是“震惊甚至还有点羞愧”,而这个颠覆性的发现,直接促使福特启动了一场全面的内部改革。
![]()
一根线束捅破了窗户纸
自2020年掌舵福特以来,吉姆·法利(JimFarley)就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CEO。
他领导下的福特,做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有些“小题大做”的决定:买来竞争对手的电动汽车,然后,一台接一台地彻底拆解。
![]()
当拆解报告放到他的办公桌上时,法利后来公开承认,他的反应是“震惊”和“羞愧”。这种感觉并非源于某个单一的性能指标落后,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系统性的差距。
正是这份报告,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直接在福特内部掀起了一场席卷一切的改革风暴。
![]()
法利选择了一种近乎残酷的透明方式,将内部的问题和挑战,迅速而公开地摆在了所有人面前。
真正让法利感到颜面扫地的,是那些隐藏在车身覆盖件之下的细节。一份具体的对比数据揭示了问题的核心:福特野马Mach-E内部的线束,竟然比一辆特斯拉Model3多出了足足约1.6公里。
![]()
这听起来或许只是个数字,但对工程师而言,这背后是天壤之别。
这1.6公里的多余线缆,不仅仅是铜线和绝缘皮的成本。每一寸多余的线束,都是实实在在的重量,直接增加了整车的负担。
![]()
而车重,对于电动汽车来说,是性能和成本的生命线。
更重的车身意味着需要更大、也因此更昂贵的电池组,才能达到同等的续航里程。这就像一个恶性循环,每一个环节都在累加成本和复杂性。
![]()
问题的根源,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工程哲学差异。福特,作为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汽车巨头,其设计思维中充满了燃油车时代的惯性。
那种积年累月形成的复杂性,在电动车时代成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
相比之下,特斯拉的理念则充满了“侵略性”。他们的策略核心,就是对电气架构进行毫不留情的简化。
通过大幅减少电子控制单元(ECU)的数量,将多种功能高度集成,他们从根本上重塑了汽车的“神经网络”。
![]()
更少的线束,带来的好处是全方位的。它直接削减了材料成本和装配线上的人工耗时,同时也大幅降低了潜在的故障点,提升了整车的可靠性。
这个发现,让福特高层看到了自己与领先者之间,早已不是简单的技术追赶问题,而是一场深刻的文化和思维模式的代沟。
![]()
用汽油利润填电动黑洞
为了直面这场挑战,福特在2022年采取了果断的组织变革。
一个名为“ModelE”的独立电动汽车业务单元应运而生。此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给投资者一份清晰的财务报表,让他们能一目了然地看到电动车业务的真实经营状况。
![]()
然而,报表上的数字却触目惊心。
ModelE部门自成立以来,一直在承受巨额的财务亏损。在最近一个两年半的周期里,这个部门的累计亏损金额已经达到了惊人的约120亿美元。
![]()
这股烧钱的势头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
根据预测,2024年的亏损额将从2023年的47亿美元进一步扩大,超过51亿美元。而对今年的预期同样悲观,预计亏损额将在50亿至55亿美元之间徘徊。
![]()
这些天文数字般的亏损,靠什么来填补?答案是福特传统而利润丰厚的燃油车业务。目前,福特正在用卖皮卡和SUV赚来的钱,为电动汽车的未来输血。
但法利和整个董事会都明白,这种内部的“交叉补贴”模式,绝非长久之计。
![]()
这就像一个家庭,用一个孩子打工的钱,去支撑另一个孩子不计成本的梦想。
短期内可以维持,但长期来看,这种模式是完全不可持续的,它正在不断消耗公司的核心利润源。
![]()
掉头,冲向普通人市场
严峻的现实,迫使福特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电动车战略。来自市场的反馈数据冰冷而直接:截至第三季度,电动汽车在美国市场的渗透率仅为5%。
这个数字清楚地表明,绝大多数主流消费者,还没有准备好为一辆售价高达7万美元甚至更高的电动车买单。
![]()
认清现实后,福特的战略重心开始出现一次关键的转向:放弃在高端市场的缠斗,转而开发更多普通人买得起的、价格更亲民的电动车型。
这一战略调整并非空谈。福特已经公开宣布,他们正在开发一个全新的电动汽车平台。基于这个新平台,公司的目标是在2027年推出一款售价仅为3万美元左右的中型电动皮卡。
![]()
这个目标的指向性极其明确。福特不再仅仅将目光锁定在硅谷的那个老对手身上。
这次,他们的作战地图上,赫然出现了两个强大的名字:一个是特斯拉,另一个则是来自中国的比亚迪。福特的新战略,就是要在这两大巨头的主力价格区间内,发起正面竞争。
![]()
真正的威胁来自东方
在法利的公开讲话中,他毫不掩饰对中国竞争对手的警惕。
他将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形容为一种“生存威胁”,认为他们完全有能力将美国本土的制造商挤出市场。
![]()
这种评价并非危言耸听。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正在以一种让传统车企难以理解的方式,“完全主导”着全球的电动汽车格局。
他们建立起的,是一种系统性的、全方位的优势。
![]()
这些优势体现在成本控制、研发速度和设计效率等多个层面。
一个令人咋舌的数据是,中国车企开发并推出一款全新车型的速度,比传统竞争对手要快上大约30%。
![]()
这种惊人的效率背后,是深度的数字化工具应用、极其灵活敏捷的组织架构,以及对供应链的强大掌控力。
他们正在用一套全新的打法,重塑整个行业的规则。对福特而言,这不仅仅是另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而是一个来自不同维度的挑战者。
![]()
结语
吉姆·法利下令拆开的那些汽车,暴露出的问题远比一捆复杂的线束要深刻得多。
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落后,更是百年工业巨头在面对新时代时,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惯性。
![]()
想要追赶,绝不是简单地模仿特斯拉的布线方式,或是复制中国企业的成本控制模型。
这需要一场深入骨髓的自我革命,需要彻底抛弃燃油车时代积累下来的旧有流程和思维定式。
![]()
福特如今面临的,是一场异常艰难的双线作战。一条战线上,是技术和创新的颠覆者特斯拉。
另一条战线上,则是以比亚迪为首、具备成本和速度绝对优势的中国军团。
![]()
法利启动的这场内部改革,方向是明确的,决心也是巨大的。但这条路注定充满荆棘。能否在燃油车利润的窗口期关闭之前,成功完成这场惊险的转型,将决定这个百年品牌的未来命运。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