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明总觉得自己哪里都不对劲,因为他昨天拿到了自己的体检报告,上面写着“窦性心律不齐,室性早搏”。他回想了一下,自己总是会突然觉得心脏乱跳,尤其是参加饭局喝酒没睡好的时候,这样的症状算起来持续快一年了,不过他并没有放在心上,认为自己只是累了,现在看到体检报告结果,原来自己已经出了问题。可是,体检报告显示的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心电图报告上的常见异常结果
首先,我们要明确,正常心脏的电活动起源于窦房结,故“窦性心律”是对正常心律的描述。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异常结果。
1.窦性心律不齐 是最常见的心律不齐类型,通常无害,尤其在年轻人和儿童中。窦性心律不齐表现为心率随呼吸而变化。建议养成良好的作息,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2.窦性心动过速 心率超过100次/分,可能由运动、焦虑、疼痛、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心脏疾病引起。应结合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来看,若有持续的心动过速或出现严重症状,应到专科就诊。
3.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低于60次/分,对于运动员可能是正常的,但对于其他人可能是病态的,尤其是最长停搏时间超过3秒的情况下。建议在心率持续低于55次/分或出现反复停搏、明显症状如眼前发黑、胸闷胸痛、头晕时,尽快到专科进行评估。
4.异位心律 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房(室)性心动过速、房(室)或交界性逸搏,常为病理性改变,建议到专科就诊。
5.束支传导阻滞 如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包括完全、不完全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等,提示电信号在心脏的一侧或两侧传导受阻。单纯的束支传导阻滞可能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如果合并了其他心脏疾病或有不适症状时,建议到专科就诊,排除心脏器质性病变,并监测血压,定期复查。
6.预激综合征 包括预激综合征A型或B型,可能会导致快速心律失常,如曾经出现过心动过速,应及时到专科就诊。
7.ST段改变 ST段抬高或压低可能提示心肌缺血或损伤,但需要结合抬高、压低的图像特征及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判断;若有胸闷不适、冠心病病史等情况,应尽快到专科就诊。
8.T波改变 T波倒置或低平可能提示心肌缺血或电解质异常,T波高尖可能提示血钾升高,T波高大有时也可能出现左心室高电压等描述。出现这些情况,还需要结合其他结果和症状进行分析。
9.Q-T间期延长可能与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有关,应结合服药史,到专科咨询,定期复查。
10.期前收缩(早搏) 如室性早搏、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等,需要结合症状到专科进行评估。
![]()
心电图提示“室性早搏”,应该如何应对
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指的是心室过早地发出电信号导致的心跳。与正常的心跳相比,室性早搏的起源不是来自心脏正常的起搏点,而是来自心室的某一部分。
室性早搏可以是偶发的,也可以是频发的。偶发的室性早搏在健康人群中也可能出现,但频发的室性早搏可能与心脏疾病有关,尤其是在有结构性心脏病的人群中,这些人可能会感到心悸、心脏漏跳或胸痛等。
常规的体检心电图检查一般不超过半分钟,因此对于室性早搏只能作为初步筛检,完整评估需要进一步的检查。
在没有心脏疾病的健康人群中,偶发的室性早搏通常不被视为严重问题。然而,在心脏病患者中,频发的室性早搏可能需要更密切的监测和治疗。
此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减少饮用咖啡、浓茶、酒精饮料等,可以减少室性早搏的发生次数。
![]()
误区:T波改变一定有心脏病
这个说法不完全正确。T波改变是心电图上一种常见的现象,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心脏疾病、电解质紊乱、药物作用等。
T波改变本身并不一定意味着有严重的心脏疾病。在一些情况下,T波改变可能是生理性的或由非心脏因素引起,如体温变化、情绪变化、神经因素等。因此,T波改变的临床意义需要结合具体症状(特别是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头晕、黑矇等),以及体征和其他临床资料综合评估。医生会根据心电图的具体情况,评估T波改变的性质和可能的原因,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如心脏彩超、冠状动脉CTA等,以确定诊断和制订治疗方案。
![]()
来源:人卫健康微信公众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