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哈喽,大家好,小林哥这篇经济评论分析2025二手房市场真相:265万套挂牌背后,挂牌量暴增10%却无人问津,百城房价普跌8%,成交周期拉长至95天,卖家疯狂内卷降价,买家拿着钱观望,房子正从“资产”变回真正“不动”的房产,买房人该慌吗?
![]()
挂牌量破265万套:业主们为何集体“抛房”?
打开任意房产中介APP,“急售”“降价”的标签随处可见,这背后是不断攀升的二手房挂牌量。
国家统计局与58安居客联合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底,全国百城二手房挂牌总量已达265.36万套,较2024年同期的239.5万套增长10.82%,把这个数据按城市级别拆分,差异立刻凸显出来。
新一线城市成为挂牌量增长的“主力”,13.07%的同比增幅远超其他城市能级;二线城市紧随其后,11.39%的涨幅同样亮眼;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增速相对平缓,分别为6.85%和7.9%。
![]()
不少准备入手的朋友看到这个数字就犯嘀咕:这么多房子等着卖,是不是意味着楼市要“降温”,现在入场会成“接盘侠”?
先别被数字吓住,得弄明白业主们集中卖房的真实原因,武汉住建局2025年10月楼市报告中就提到,汉阳区某次新小区单月新增挂牌28套,其中19套是业主为置换更大户型或学区房而售。
有位业主的情况很典型,他这套110平米的三居室挂价210万,比小区同户型成交价低8万,只为快速回款凑齐改善房首付。
![]()
投资客集中离场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中国证券报11月头版报道,西安、郑州等新一线城市出现“批量抛房”现象,某房产中介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西安投资客挂牌房源占比达22%,较去年同期提升7个百分点。
有位2018年入手公寓的投资客,近期一次性挂出4套房源,报价较购入价仅上浮5%,算上利息基本“平本出售”。
学区政策调整则直接触发了部分学区房的抛售潮,上海教育部门2025年4月实施“多校划片”新政后,静安区静安新城、徐汇区襄阳南路等传统学区房小区,挂牌量短期内激增。
![]()
解放日报记者实地走访发现,静安区某知名学区房小区,一套65平米的两居室,业主从5月的1250万报价,一路降到1080万才成交,成交周期长达112天。
把这些线索串联起来就能发现,265万套挂牌量不是“恐慌性抛售”的结果,而是置换需求、投资离场、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的叠加。
新一线和二线城市之所以涨幅高,核心是这两类城市前几年楼市活跃度高,投资客和置换需求更集中,如今市场调整期,这部分房源自然先涌出来。
![]()
![]()
成交反超新房?“以价换量”的真相有点冷
很多人会想,挂牌量这么高,成交量肯定惨不忍睹,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重点城市的二手房成交已经悄悄超过新房,成为市场交易的“主力”。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成都,成都市住建局发布的2025年1-9月楼市数据显示,全市商品住房成交总量23.7万套,其中二手房17.8万套,新房仅5.9万套,这个差距相当明显。
换算下来,成都每成交4套房子,就有3套是二手房,这个数据发布后,西南财经大学房地产研究所立刻给出解读:“成都楼市已经全面进入存量时代,二手房的流通效率直接决定了整个市场的活跃度。”
![]()
不光成都,克尔瑞地产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30个重点城市前9月二手房成交累计达121万套,较2024年同期增长9%。
一边是挂牌量猛增,一边是成交量上涨,这看似矛盾的现象,核心就藏在“价格”里,说白了就是“以价换量”。
北京青年报10月底的报道里有个真实案例:朝阳区北苑小区一套89平米的两居室,业主9月初挂牌价680万,挂了两个月连看房的人都少,11月初降到620万,三天内就有12组客户看房,最终顺利成交。
![]()
这种“降价换成交”的情况在一线城市特别普遍,中指研究院11月1日发布的《百城房价指数报告》明确指出,2025年10月,全国100个监测城市的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全部下降,这是2018年以来首次出现“全线下滑”的情况。
这意味着,现在想把二手房卖出去,降价几乎是唯一的选择,区别只在于降得多还是降得少。
更让人揪心的是,现在就算降价,房子也没那么好卖了,58安居客研究院的“找房热度指数”显示,10月份百城二手房找房热度指数为70.25,较2024年同期的75.07下跌6.42%。
![]()
这个指数通俗来讲就是“看房人数的晴雨表”,指数下跌说明主动找房的购房者变少了,大家的购房热情明显降温,这种“观望心态”不是个例,直接导致房子的成交周期越来越长。
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底,百城二手房平均挂牌周期达到94.86天,较2024年同期的90天增加5.79%。
一线城市的周期更长,达到107.25天,同比增加9.43%,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业主想快点卖,只能降价;购房者看到降价,觉得还能再降,就继续观望,业主没办法,只能再次降价。
深圳贝壳找房的数据显示,10月份成交周期超过120天的房源占比达38%,较9月份的32%增加了6个百分点,“以价换量”的难度,正在一天比一天大。
![]()
市场调整期,买房人该盯紧什么?
二手房市场的这种“拉锯战”,不光让卖房业主犯愁,连带着新房市场也慢了下来,现在新房市场里,改善型楼盘占比超过60%。
但大部分改善型购房者都有个共同的“门槛”,得先把手里的二手房卖掉,才能凑齐新房的首付和税费,二手房卖不掉,改善的脚步自然就停了。
广州日报10月28日的报道里就有这样的案例:市民陈先生想置换一套140平米的新房,看好的楼盘首付需要150万,可他在海珠区的那套二手房挂了3个月,从420万降到390万都没成交,首付凑不齐,只能眼睁睁看着看中的房源被别人买走。
![]()
广州某新房售楼处的销售说,这种情况在客户里占了三成以上,不同城市的市场分化也越来越严重,一线城市的二手房是最难卖的,成交周期突破100天不说,降价幅度也最大。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0城房价数据显示,从2025年6月开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个一线城市的二手房价格环比跌幅,就一直高于二三线城市,10月一线城市环比跌幅达到0.8%,而三线城市仅0.2%。
换个角度看,当前的市场调整其实是件好事,2025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坚持“房住不炒”,二手房价格的回归,正是在挤出过去的市场泡沫。
![]()
以前那种“买套房子放在那就能涨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楼市正在回归它的本质,居住,这种回归,对整个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对刚需购房者而言,现在的市场冷静期反而是“好时机”,不用像以前那样抢房,有足够的时间对比房源、考察小区配套。
遇到合适的房子,还有底气和业主谈价格,加上各地都在出台购房优惠政策,房贷利率、税费都有减免,购房成本比以前低了不少,这些都是市场调整带来的红利。
![]()
买房从来不是一场“赌局”,而是基于自身需求的理性决策,无论是买房还是卖房,都别被市场上的情绪左右,多看看官方发布的数据,多听听专业人士的分析,结合自己的家庭情况、经济实力做判断。
相信随着市场调整到位,刚需能买到安心的房子,业主能顺利变现,楼市会迎来更稳、更健康的发展阶段,这才是大家真正期待的楼市模样。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