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子还是那颗瓜子,市场却早已不是那个市场。
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像一面镜子,照出洽洽食品十年来最尴尬的境遇——营收45亿元,同比缩水5.38%;净利润1.68亿元,暴跌73.17%。
![]()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对比十年前,2015年的净利润还有2.65亿元,如今竟跌回更低的水平。更触目惊心的是毛利率:从2022年的31.88%骤降至今年上半年的19.93%,几乎被腰斩。
这意味着每卖出百元产品,毛利润不足20元。曾经靠瓜子撑起百亿市值神话的企业,如今连“保本”都显得吃力。
除了利润暴跌,更令人担忧的是现金流状况。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81亿元,同比锐减52.95%,公司日常经营获取现金的能力显著减弱。
与此同时,总资产从上年末的100.57亿元减少至86.88亿元,净资产也从57.26亿元降至52.70亿元,且财务费用激增130.19%。这种资产规模的收缩,结合现金流恶化以及财务费用增加,表明企业正在被动收缩战线,资金链压力逐步显现。
当一家老牌传统消费品企业面临收入利润下滑,需要不断增加融资,往往是进入衰退期的征兆。洽洽食品的股价也从2020年高点跌去超60%,总市值缩水至116亿元,资本市场渐渐没了耐心。
受到新业态冲击,品牌溢价不灵了
表面看,业绩崩塌源于原料价格上涨。2024年内蒙古葵花籽产区遭遇连续阴雨,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料产量减少,采购成本飙升10%-15%,巴旦木、腰果等坚果原料也同步涨价。但把百亿企业的命运交给天气,暴露了更深层的供应链缺陷。
这家常年标榜全产业链优势的企业,实际上缺乏上游控制力。其证券办在2023年坦承没有自建种植基地,原料完全依赖外部采购。
更致命的是,采购区域过度集中于单一产区,当极端天气等系统性风险来临时,这种供应结构使其完全暴露于价格波动之下。
当同行通过订单农业、海外种植平抑波动时,洽洽的供应链还停留在“看天吃饭”的初级阶段。
直到2025年三季报披露当日,公司才与控股股东共同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启动葵花籽海外试种计划。
但根据行业惯例,该类投资回报周期长达3-5年,仅育种就需三年以上,对当下的成本压力无异于杯水车薪。
经销渠道收入同比下降18.49%,是财报里最刺眼的信号之一。这个曾经贡献超70%营收的核心渠道,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萎缩。曾经倚重的商超渠道客流持续下滑,而零食很忙、赵一鸣等零食量贩店及会员店等新渠道又未能及时卡位。
为了增加销量,洽洽只能加大压货力度,提高经销商任务量,为完成指标只能“倒挂出货”——甚至出现以低于成本价向“倒爷”甩货的极端情况。这直接导致拼多多等平台出现零售指导价45%的皇葵产品,价盘失控严重。
渠道利润体系的崩溃,让线下根基摇摇欲坠。更糟糕的是,为应对传统渠道下滑而推进的直营转型,由于平台费用、物流等成本较高,毛利率反而较经销渠道低了2-7个百分点,形成“转型反噬利润”的怪圈。
线上转型同样迟缓。电商收入虽增长24.79%,但占比仅16.38%,远落后于盐津铺子等同行近20%的占比。当三只松鼠在2023-2024年抓住直播电商实现高速增长时,洽洽的抖音直播间却时常只有个位数的观看量。这种反差凸显了其在新兴渠道布局上的滞后。
为打破瓜子依赖症,洽洽近年密集推出创新产品:从榴莲味、螺蛳粉味、辣根味等“臭味系列”瓜子,到茶衣瓜子、椰香瓜子等创新口味,甚至跨界试水瓜子仁冰淇淋和魔芋千层肚。
但市场反馈残酷:单价6.8元的瓜子仁冰淇淋被指定价过高;拼多多旗舰店的香菜味瓜子仁虽一度登顶类目榜首,但这类凭借“新鲜感”出圈的产品普遍存在生命周期短、热度难持续的问题。相较之下,卫龙的魔芋爽、劲仔的鹌鹑蛋制品却凭借精准定位快速起量。
创新本无错,但当研发费用增长33.12%却未能催生爆款时,说明产品逻辑可能出了问题——究竟是满足年轻人猎奇心理,还是解决真实消费需求?洽洽似乎更倾向于前者。其高端定位的“全坚果系列”能否从尝鲜消费过渡到稳定复购,仍需市场检验。
更值得警惕的是,前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1.15亿元,同比降幅高达79.46%,远超归母净利润跌幅。这意味着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损益已成为支撑利润的重要因素,主营业务的盈利韧性明显不足。
二代掌舵积极转型,仍难跨出瓜子圈
这场危机恰逢“85后”陈奇接任副董事长的关键期。作为创始人陈先保的女儿,海归背景的她试图给老品牌注入年轻基因:不仅推出臭味系列瓜子,还通过合作音乐节、植入短剧等形式推动品牌年轻化。
但传统企业的转型如同大象转身。当她把父辈的“双百战略”(百亿收入、百万终端)延续为年轻化口号时,却发现旧渠道在崩塌,新渠道未站稳;主业增长乏力,新品难挑大梁。
财报显示,葵花籽业务仍占营收61.45%,但收入同比下降4.45%;曾被寄予厚望的坚果业务收入不增反降,同比下降6.98%。第二曲线迟迟未能成型,反而陷入“啃老本”的窘境。
与此同时,销售费用由去年同期的4.79亿元增加至5.1亿元,同比上涨约6.4%,但费用投入与业绩产出未能成正比。这种“投入不见效”的困境,折射出转型策略的效率问题。
洽洽的困境也是休闲食品行业的缩影。
据行业数据显示,休闲零食市场已从快速增量市场转向微增市场,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达12378亿元,增速明显放缓。同时,健康消费趋势强化,低脂、低糖、天然无添加成为主流需求,这对以瓜子为核心单品的洽洽构成了天然压力。
更致命的是行业竞争格局的重构。
万辰集团2025年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4.2%,净利润激增361.2%,其去掉中间商的模式直接冲击了洽洽依赖多年的经销商体系。劲仔食品等企业则通过聚焦高蛋白健康赛道实现逆势增长。
当低价成为新渠道的通行证,洽洽原有的销售体系建立的分销价格体系反而成了包袱。
就笔者所在的重庆市,在美团闪购里,洽洽原味瓜子150克售价13.8元,而老街口500克也是13.8元,性价比悬殊。在消费理性化的背景下,这种价格劣势被进一步放大。
尽管葵花籽原料价格已回落至2023年水平,存货较期初也有58.42%的减幅,为成本优化提供了喘息空间,但洽洽的困境远非周期性能解释。
毕竟渠道信任破裂、新品定位失误、线上转型迟缓——这些结构性难题远比成本波动更为致命。
当零食量贩与健康潮流的双重冲击来袭,老牌企业需要的不只是战术调整,更是战略重构。
结语
从产品矩阵来看,洽洽需要重新思考创新方向:是继续追逐猎奇口味,还是回归消费本质打造实用型创新?
从渠道布局来看,是需要修补传统经销体系,还是彻底拥抱新渠道逻辑?从供应链来看,是需要继续依赖外部采购,还是下定决心构建可控的上游体系?
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决定洽洽能否在行业洗牌中守住阵地。对于85后掌门人而言,她面临的不仅是一场业绩保卫战,更是一场关于传统企业如何在新消费时代重新定位的深刻命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