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2日,备受瞩目的《遇见白垩纪:恐龙化石特展》在遇见博物馆·北京798馆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展览在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的支持下,由中国对外演出有限公司、北京中创文旅文化产业集团、北京遇见艺术博物馆、艺展鸿图联合主办,遇见博物馆承办,同时得到河南自然博物馆、恐龙奥秘科学馆、甘肃震旦恐龙、辽宁朝阳侏罗纪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等多家国内知名古生物机构的展品与学术支持,汇聚业内各方专业力量,旨在为广大观众呈现一场兼具科学性、沉浸感与互动性的史前生命探索盛宴。
本次展览以恐龙及其他古生物化石为核心,联合国内多家知名古生物博物馆、科学研究机构和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通过超650件珍贵展品、超4000平米白垩纪生态复原场景和多种创新展示形式,从史前巨兽到微观古生物,全方位复原白垩纪时期的生命图景,深度挖掘地球生命演化背后的科学价值与生态意义。开幕仪式于11月11日举办,相关支持单位、主办单位负责人,古生物领域专家学者及各界嘉宾出席仪式,共同见证展览启幕,现场氛围热烈,不少观众提前到场期待开启“白垩纪之旅”。
重磅展品,超650件首京珍品勾勒史前生命图谱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恐龙大国,在此发现的恐龙化石种类、数量居世界第一,无数史前“巨龙”曾漫步华夏大地,成为地球生命史上的璀璨印记。本次展览汇集的超650件珍贵古生物展品,大部分为首次在京亮相,涵盖植物、昆虫及节肢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非鸟恐龙、鸟类、恐龙足迹、恐龙蛋、哺乳类等十大类古生物遗存,系统性地呈现了白垩纪时期的生态系统全貌。
![]()
其中,恐龙类展品尤为瞩目,不仅包含河南自然博物馆的7大“镇馆之宝”,更云集近20个“世界之最”明星展品,涵盖恐龙骨骼化石、骨骼化石装架、精细骨骼模型、胶皮恐龙复原模型等多种形式。在展览中,观众们可以看到全球保存最完好且体型最大的恐龙胚胎化石“中华贝贝龙”,曾流失海外后回归祖国,其胚胎与蛋共生的自然埋藏状态在世界范围内极为罕见;世界最大恐龙“巨型汝阳龙”,复原后体长38.1米、堪比20头成年大象,其粗壮骨骼直观展现地球生命的庞大体量;亚洲体腔最大恐龙“汝阳黄河巨龙”,以2.93米长的肋骨刷新全球纪录,印证其独特的生理结构;还有以哈利波特书籍内容命名的“霍格沃兹龙王龙”、体长仅60厘米的世界最小窃蛋龙“迷你豫龙”、化石完整度高达84%的“史家沟岘山龙”,以及中国最早发现的带羽毛恐龙——中华龙鸟、 世界最大恐龙蛋巢“西峡巨型长形蛋巢”等,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独特的古生物研究价值,既展现中国恐龙的多样性,也为观众提供深入了解史前生命的难得机会。
![]()
此外,展览还罕见曝光中国中部白垩纪恐龙生物群化石,呈现区域特有的恐龙演化路径;同时展出辽西热河生物群的成组化石,揭示带羽毛恐龙、早期鸟类与哺乳动物的演化关联,揭开古生物与古环境共生的奥秘,让观众得以透过化石,触摸数亿年前的生命脉动。
专业严谨,权威专家团队构建展览科学根基
本次展览的科学性与专业性,由顶尖专家团队与权威机构共同保驾护航,确保展览内容达到国际一流水准。展览特邀河南自然博物馆馆长徐莉担任科学顾问,徐莉作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自然资源首席科学传播专家,长期深耕地质遗迹保护与自然科普领域,其专业指导为展览内容的严谨性与科普性提供核心支撑。
![]()
策展团队则由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原甘肃农业大学古脊椎动物研究所所长李大庆,河南自然博物馆策展人吴艳,以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领衔的课题组组成。团队将深厚的古生物学专业知识与通俗易懂的科普表达相结合,既保证展览的学术深度,又让不同年龄段观众都能理解并喜爱古生物知识。
“本次展览以‘生命的舞台’为主线,是一次跨越亿万年的时空对话。” 河南自然博物馆馆长、本次展览科学顾问徐莉表示,从远古海洋变迁到多元生态场景重现,从恐龙生存博弈到羽毛演化与鸟类起源,这不仅是对远古生命的精准复原,更是对地球生命演化规律的深刻揭示,能让观众直观感受自然的神奇与伟大。
在科学策展团队古生物学家邢立达看来,古生物科普不该是 “冰冷的知识灌输”:“这次展览我们打破了传统陈列模式,用场景复原、互动体验让化石‘活’起来。观众能亲手探索恐龙的生存密码,青少年更能在玩乐中萌发探索欲,这正是科普最动人的力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党委书记承金认为,展览的核心价值在于“搭建科学与大众的桥梁”:“那些藏于科研机构、博物馆库房的化石,如今变成了可触摸、可感知的科普载体,与我们‘推动科学走进公众’的理念不谋而合。这份因近距离接触而产生的好奇,或许就是未来科学认知的起点。”
![]()
郭利群总经理在致辞中表示,“遇见博物馆”是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与北京中创文旅文化产业集团合作打造的“城市文化会客厅”项目,在北京、成都、杭州、南京、无锡、香港等地出品的“遇见敦煌”“遇见古蜀”“遇见海洋”“遇见云冈”等一系列文化+科技沉浸式演展作品,以数字赋能文化遗产,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此次特展是继去年《2亿年的地球记忆:恐龙化石特展》后又一科普力作。未来,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将继续做好文化艺术精品“引进来”和“走出去”,推动更多优质文化科普项目走进公众视野。
日本驻华大使馆公使园田庸从国际视角分享了见解:“本次展览汇聚中国顶尖古生物研究力量,更在遇见博物馆这座当代艺术地标中,以创新视角呈现化石的魅力,并希望能够促进与日本及世界有关机构的交流。”
同时,河南自然博物馆、恐龙奥秘科学馆、甘肃震旦恐龙、辽宁朝阳侏罗纪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等机构提供了珍贵展品与学术支持,为展览的丰富性、多元性奠定基础。
![]()
展览的科学性与影响力也得到国际专家的高度认可,爱丁堡皇家学会院士、《侏罗纪公园》科学顾问史蒂夫·布鲁萨特评价其“集结众多珍贵标本,生动呈现恐龙进化的精彩故事”;南非开普敦大学理学院副院长埃梅塞·M·博迪教授称其为“自然史的盛宴,必将激发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探索欲望”;美国查尔斯顿学院古生物学教授W. 斯科特·皮森斯四世则表示,展览充分展现了中国在古生物学领域的领先地位,是一场令人震撼的科学盛宴。
创新展陈,沉浸互动解锁史前探索新体验
创新展陈方式和沉浸互动体验是本次展览的一大特色。遇见博物馆的策展团队针对亲子家庭、青少年及古生物爱好者等不同群体,巧妙融合科学知识与趣味体验,让书本上的史前生命变得可感知、可互动。展览精心打造360°全景白垩纪森林与恐龙群落场景,融合声光电技术,还原“霸王龙与三角龙巅峰对决”“巨型蜥脚类恐龙漫步林间”等史前名场面,观众走进仿佛“穿越”回白垩纪时期,尽享沉浸式探索的独特乐趣。
![]()
在互动体验方面,展览设计了超10种物理与多媒体互动项目:观众可在“胃石研磨工坊”转动把手,观察胃石如何帮助植食恐龙消化坚硬植物;在“霸王龙咬力大挑战”中模拟霸王龙头部开合,感受其超强咬合力的生物力学特点;通过“装甲勇士转转转”为虚拟恐龙匹配防御骨板,了解不同恐龙的生存策略;还能走进“恐龙足迹探秘投影”区域,用脚步触发虚拟恐龙足迹,直观对比不同物种的体型差异。针对青少年观众,展览还设置“中华贝贝龙成长观察站”,通过触摸屏查看恐龙从破壳到成年的动态演化过程,让科普知识变得生动易懂。
![]()
据悉,展览期间,遇见博物馆·北京798馆还将陆续推出化石修复工作坊、古生物专题讲座等配套活动,邀请古生物专家与观众面对面交流,满足不同观众的深度探索需求,带领大家追溯地球生命的演化脉络,领略自然科学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遇见白垩纪:恐龙化石特展
展 期:2025年11月12日-2026年3月1日
地 址:遇见博物馆·北京798馆(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陶瓷一街E02-1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