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山东频道
在景芝镇的智能大棚里樱桃长势旺盛,即将成为春节餐桌的“时令鲜品”,石埠子镇孝德山庄的217种大桃从5月绵延供应至11月,石堆镇步云岭的草莓香气四溢,大盛镇的芦笋青翠上市,让冬日果蔬市场依旧鲜活……
面对“四季长青”的现代需求,安丘市打破传统农业“靠天吃饭、季节限定”的局限,生态农品实现了从“一季供”到“四季有”的跨越,让万千农户在产业升级中鼓起“钱袋子”,走出了一条具有安丘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设施农业打破季节的局限
在凌河街道石家庄村汶水红红芽姜种植示范基地,种植户吴忠波轻点手机,就为姜田设定了最适宜的生长温度。通过地源热泵系统与地下管网的高效配合,即使在严寒季节,土壤温度也能精准控制在红芽姜生长的最佳区间。“冬季卖礼盒,价格高的时候一斤能卖到40元。”吴忠波欣喜地分享着丰收的喜悦。
要从根本上改变“看天吃饭”的局面,就必须重塑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这场“破季”革命的背后,是安丘市《扶持生态农场和设施农业发展的十条措施》的强力支撑:新建大棚每亩最高补贴5万元,经营主体享最高200万元贷款贴息——这些真金白银的扶持极大激励了农户热情,全域生态农业蓬勃发展。
景芝镇红樱谷生态农场的大樱桃春节期间以260元一斤的高价叩响高端市场之门。通过数字化土壤墒情监测、智能温控管理,这里的大樱桃走上了科技化之路,率先成熟的头茬果实成功抢占全国“早”市场。
在石堆镇,步云岭上36座现代化标准大棚拔地而起。镇党委精准发力,化身“科技红娘”,嫁接高校资源引入新品种新技术,实现亩产跃升10%、售价劲增20%的“质效双飞”。短短时间,170亩核心区强力辐射周边500亩草莓园,带动群众增收超1200万元。
设施农业的蓬勃发展,不仅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实现了本地生产的“四季有”,更因品质和反季节获得了可观的“生态溢价”。
科技人才注入品种与技术的活水
拥有了“四季如春”的设施,还需要科技与人才这一核心驱动力,实现从“有得卖”到“卖得好”的跨越。
安丘深化“科研+市场”双轮驱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孝德山庄生态农场与多家科研机构合作,从荒地发展为217个大桃品种的“花果山”,构建5月至11月的持续供应体系。官庄镇依托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安丘桃专家工作站,引进19个优质品种,通过嫁接技术培育出更甜、更耐储、市场竞争力更强的新品。大盛镇聘请中国园艺学会芦笋分会副理事长于继庆担任首席顾问,组建专家服务团深入田间,“芦笋+金蝉”生态种养模式得到专业支撑。
长生源生态农场与潍坊学院赵月玲教授团队合作,实施生态大姜组培全产业链服务项目,利用“茎尖培养+热处理”技术攻克脱毒姜种自主培育难题,将脱毒姜种苗感染率从30%降至5%以下,实现了大姜的增产提质和省工栽培,推动农场从单一种植向全产业链服务转型。
科技赋能最终体现在产业效益的全面提升。凌河街道通过对接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引进“潍美”“优梦”等优质西瓜品种,实现“一年三茬”错峰上市,先后发展西瓜新品种植基地4处,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开展生态种植,大棚年收入从3万元跃升至8万元以上。
这种从技术引进到品种改良,再到价值提升的完整路径,标志着安丘农业实现了从“四季有”到“四季优”的质量跨越。
冷链保障与全国布局打通“时空的脉络”
在凌河街道的山东鑫硕食品有限公司车间里,一箱箱精包装的安丘大姜正发往日本。“我们生产的各类姜制品,年产量已经 达到了1万吨以上。”公司负责人介绍道。
雄厚的产业根基,是安丘农业走向全国的底气。作为全国生姜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最多的县级市,安丘坐拥完整的生姜产业链,更是全国泥姜库存中心。
“安丘的冷链仓储基础设施雄厚,目前,仅凌河辖区内企业冷库与个人冷库总存储容量就达40余万吨。”凌河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振堂说,以三涛食品为例,建有恒温库25座、低温库7座,总库容超2万吨。这些设施不仅服务于企业自身,也为周边中小农户及贸易商提供存储服务,有效缓解农产品集中上市压力,延长货架期,保障产品品质。
立足本地,更要布局全国。安丘农业企业在东北、内蒙古、甘肃建立大姜、大葱、圆葱种植基地,利用不同纬度的气候差,自然拉长供应期,并将“安丘标准”输出到全国各地。以三涛、鑫硕、宜家福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仅深耕本地农产品资源,还与甘肃、河南等多个省份种植基地合作,构建起“跨区域种植+本地加工+全球销售”的产业链条,实现了原料的全年稳定供应与产品的全年均衡输出。
交通红利迅速渗透至农业领域,潍日、青商、济潍三条高速环绕城区,将安丘纳入青岛1小时、济南2小时经济圈,潍宿高铁项目建成通车后,将实现与京津冀、长三角的“朝发午至”,加快推动构建更加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立体网络。安丘农谷物流园的蔬菜驶向北京新发地市场,经潍日高速10小时直达商超,损耗率从15%降至3%。
通过“生产端扩张”与“供应链保障”的双轮驱动,安丘解决了“远不远”、“稳不稳”的问题,凭借强大的冷链存储能力、覆盖全国的种植基地、便捷发达的交通网络,实现了农产品市场覆盖的“全国通”和供应稳定的“全天候”。
调查手记:
通过“设施农业破季”、“科技赋能提质”、“全国布局联网”三大战略步骤,安丘成功构建了“四季长青”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这不仅是供应时间的延长,更是产业维度、发展格局的全面升级。从凌河红芽姜的“地暖温控”到景芝大樱桃的“智能监测”,从孝德山庄大桃的“品种库”到全国布局的“种植网”,安丘农业正进行着深刻地蜕变。
当农业与科技、人才、交通、市场深度融合,当时空的束缚被逐渐打破,安丘农业现代化的升级之路越走越宽。(宋晓东 马志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