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湖南文科状元钟芳容毅然选择了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引发了全网对于“考古”这个在当时尚未被人所熟知的专业的热烈讨论;几年过去,她顺利从北大毕业并进入敦煌考古研究院工作。这一选择的后续,也与近年来持续升温的文博热潮形成呼应——《国家宝藏》等文化节目的热播、全国各大博物馆一票难求,考古学正在逐渐摆脱冷门的标签,成为不断吸引学生的热门专业。
越来越多人开始熟知北大、西北大学等老牌考古强校,但在东北这片有着丰富边疆考古资源的土地上,吉林大学的考古学专业早已凭借顶尖实力与独特优势,为学生打造了一条差异化的成长路径。
![]()
对于渴望在考古领域找到精准研究方向的学生而言,吉林大学考古学专业的边疆考古特色,无疑搭建了专业成长的“锚点”。吉林大学的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为国内最早聚焦边疆考古的专业平台之一。该中心下设中国北方边疆先秦考古、高句丽渤海考古、辽金元考古等6大学术团队,研究范围覆盖东北亚史前文化乃至西亚考古,为学生提供了清晰的细分研究路径。
更关键的是,这里拥有国内标本藏量最为丰富的古人骨标本库,学生从本科阶段就能参与安图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等重要项目的发掘,甚至有机会在导师指导下撰写学术短文,这种“在研究中学习”的模式,能让学生快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认知,避免陷入“纸上谈兵”的困境。
![]()
边疆考古的特色研究为学生提供了精准的专业方向,而随着考古学与自然科学的深度融合,科技手段成为破解历史谜题的关键,吉林大学在科技考古领域的布局,恰好为学生搭建了跨学科学习的桥梁。其生物考古实验室是国内首个文、理、医交叉的考古研究平台,2021年入选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试点建设单位。实验室拥有总值超2000万元的仪器设备,涵盖人类骨骼考古、动物考古、植物考古等多个细分领域。学生在这里不仅能学习古DNA测序、稳定同位素分析等前沿技术,还能参与国际级科研课题——这种跨学科训练让学生掌握“科技+考古”的复合能力,拥有远高于其他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
科技考古让学生掌握了“让文物开口”的技术工具,而考古学对人类文明整体脉络的探索,离不开跨地域、跨文化的学术交流,吉林大学在国际考古合作中的长期积累,为学生打开了走向世界的大门。2024年,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师生先后赴俄罗斯索契阿赫促洞穴、伊尔库茨克霍尔姆希诺遗址开展联合发掘。此次合作中,学生全程参与遗址选址、田野发掘、遗物整理等环节,与俄罗斯科学院物质文化史研究所、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的学者直接交流。
这种合作并非个例:边疆考古研究中心长期与蒙古、加拿大、德国等国科研单位合作,开展欧亚大陆早期人类迁徙、草原游牧文化交流等课题研究,对学生而言,参与国际联合发掘不仅能学习不同国家的考古方法,更能在跨文化对话中构建全球学术视野,这种经历在申请海外名校深造或进入国际文博机构时,往往能成为重要的加分项。
![]()
当考古专业这一曾经的冷门专业重新焕发生机之时,吉林大学凭借其特色鲜明的培养体系、前沿的技术支持与广阔的国际交流平台,为学生未来成长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了众多有志于考古行业的学生的优质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